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陽瘦的意思、東陽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陽瘦的解釋

見“ 東陽銷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陽瘦"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典故性詞語,其核心含義指文人因憂愁、病痛或操勞過度而身形消瘦憔悴的狀态。該詞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象和情感色彩,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溯源

    典出南朝梁代文學家沈約(441-513)的典故。沈約曾任東陽太守,晚年因病消瘦,其《與徐勉書》自述:“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形容腰圍急劇縮減,需頻繁移動腰帶孔洞。後世遂以“東陽瘦”或“沈腰”代指文人病弱消瘦之态。

  2. 文學意象延伸

    在詩詞中,“東陽瘦”超越具體人物,演變為一種文化符號:

    • 憂愁的象征:如李清照詞“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暗含類似沈約的愁緒。
    • 才士命運的隱喻:文人常借以自況清貧困頓或懷才不遇,如蘇轼“沈郎清瘦不勝衣”。

二、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标注“東陽瘦”為“南朝梁沈約的典故”,指“身體消瘦”。

  2. 《辭源》(修訂本)考據

    引用《梁書·沈約傳》及《與徐勉書》原文,強調其作為“文人消瘦”的典源地位。

  3. 文學批評中的運用

    清代沈德潛《古詩源》評沈約詩文時,指出其“消瘦”形象與文學情感的互文關系,強化了典故的傳播。

三、文化影響與使用場景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梁書》卷十三·列傳第七,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沈德潛《古詩源》,中華書局,2006年重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東陽瘦”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主要用于文學創作中形容消瘦的體态或表達因憂思、操勞導緻身體憔悴的意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起源

出自《梁書·沈約傳》:南朝文學家沈約在任東陽太守期間,因政務操勞日漸消瘦,曾自述“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後人便以“東陽瘦”代指體瘦或身心憔悴的狀态。


2.文學中的引用

該典故在詩詞中被廣泛化用,例如:


3.擴展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東陽瘦”也被引申為書法風格的清瘦俊秀(如南宋東陽兄弟的瘦體字),但此用法較為小衆。主流含義仍以沈約的典故為核心。


4.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梁書》原文或宋詞相關解析(如李之儀、賀鑄的詞作)。

别人正在浏覽...

阿克蘇姆王國抱甕灌園比近不賞之功敞開差勇赤夏疵咎悼恨跌跌絆絆崿峙放開拊勞改張易調綱目不疏公買公賣公券鈎落過水姑丈海圖喝駡何渠花胡同槐位會飲魂意翦水花街頭影戲誇傲來去匆匆轹籍靈根醽渌罵言男妾前緣輕翾清音居士啟劄其中區穴掃白色譜盛年不重來施布失花兒霜皮水力資源淑美順幸碩問四大天王素木床鎖屑通共有無土步退責妄意武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