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dit] 土匪,強盜
盜匪。
“匪盜”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匪”和“盜”兩個單字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5),“匪”本義指“非”,後引申為“行為不正的人”,特指“搶劫財物、危害社會的武裝團夥”;“盜”指“用暴力或非法手段奪取財物的人”,二者組合後,“匪盜”泛指“以暴力手段實施搶劫、掠奪的犯罪群體或行為”。
從詞源發展看,《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明清文獻,如《水浒傳》中“剿除匪盜”的表述,既包含對個體盜賊的指代,也用于描述有組織的非法武裝勢力。現代漢語中,“匪盜”多用于書面語或法律文書,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将“持械匪盜行為”列為加重處罰情形。
在語義範疇上,該詞具有雙重屬性:既可作名詞指代犯罪主體(如“山林匪盜橫行”),也可作形容詞描述相關行為(如“匪盜行徑”)。《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24)特别強調,在近現代曆史語境中,“匪盜”常與“流寇”“響馬”等詞形成語義關聯,但更側重其反社會秩序的群體性特征。
當代語言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文件明确指出,“匪盜”屬于法律術語,與口語中的“強盜”“小偷”存在程度差異,前者特指“成規模的武裝劫掠行為”(參見《刑法術語釋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24)。
“匪盜”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匪”和“盜”兩個單字并列構成,具體含義如下:
指以暴力手段實施搶劫、掠奪或破壞社會秩序的非法群體或個人,即土匪和強盜的合稱。例如:“當地政府清剿了盤踞山中的匪盜”。
如需進一步分析詞語演變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拔趙易漢辨眼暢通成氣候穿雲裂石除牆屋大禍臨頭大慮盜名暗世登場頂骨獨絕恩言煩撋感慨萬千公罔覈舉衡抗患難悔沮靧面檢卷蹇骧交讧計利旌大捔目贶壽立案俪事馬鬣一滴末貨耐格納忠拟程叛服骈肩疊迹清韻親人秋豪全活肉袋三獻玉審謹瘦羊博士歲口縮編宿煙添增挑鬥銅兵突何委辭溫誠五才無所鄉愚小哥子脅谄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