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sity;calamity] 憂患災難
予在患難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患難之交
謂艱險困苦的處境。《墨子·貴義》:“若有患難,則使百人處於前,數百於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越王 為人長頸鳥啄,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唐 元稹 《與史館韓侍郎書》:“前後斥家財、排患難於朋友者數四。”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朱6*德 《和董6*必6*武同志》:“願與人民同患難,誓拚熱血固 神州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患難漢語 快速查詢。
“患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艱險困苦的處境,尤其強調在困境中共同承擔、相互扶持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患難”讀作huàn nàn,指憂患災難,常用來描述人們在遭遇重大困難或危險時的處境。例如宋代文天祥在《指南錄後序》中寫道:“予在患難中”,即表達自身處于危難境地的狀态。
古籍溯源
文學引用
唐代元稹、宋代文天祥等均以“患難”入文,朱德在詩句中亦用“願與人民同患難”表達與民衆共克時艱的決心。
“患難”不僅描述客觀困境,更承載着文化中對團結、勇氣與責任感的推崇。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墨子》《史記》等文獻或相關詞典來源。
患難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以代表困難、痛苦,也可以表示遭受災難、不幸。它是由患和難兩個字組合而成。
患的部首是心字旁,筆畫數為4畫。難的部首是阜字旁,筆畫數為7畫。
患這個字最早來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其形狀和現代漢字略有不同。在繁體漢字中,患的寫法保持了古時候的形态,去掉了現代簡化漢字的一些筆畫。在繁體中,患的部首部分保留了更多的筆畫,整體看起來更加複雜。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患字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在繁體字中,患的右邊會多出一個「舀」字旁,字形更加繁複。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患難。”
與患難相關的組詞有:困難、遭遇、災難、苦難等。
與患難近義詞有:艱難、折磨、痛苦、辛酸。
與患難反義詞有:幸福、順利、安樂、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