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辭的意思、委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辭的解釋

(1).辭卻。《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委辭召貢,保此清妙。” 李善 注:“言有召貢者,委棄而辭之。”

(2).猶緻詞。《新唐書·李晟傳》:“﹝ 吐蕃 ﹞即遣使委辭,因 燧 請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委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語境中。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堆積的言辭(本義)

指冗長繁複的語句堆砌。

典源:

《文心雕龍·熔裁》提出"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批評"委辭"現象會導緻"一意兩出,義之骈枝"。

例句:

《南史·文學傳》評謝靈運詩"頗以繁富為累",即指其有"委辭"之弊。


二、委婉的辭令(引申義)

指含蓄曲折的表達方式,常見于外交辭令或避諱語境。

典源:

《禮記·曲禮》"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鄭玄注:"辭讓之節,委辭以避專對。"

例句: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載肅勸孫權拒曹操:"今肅可迎操耳,如将軍不可也"——以"委辭"暗示降曹對孫權的危害。


三、托詞借口(引申義)

指推脫責任的借口或虛假理由。

典源:

《後漢書·窦融傳》"融辄持節,委辭以疾"李賢注:"委辭,托辭也。"

例句:

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批判反對者"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衆為善",實為"委辭以拒變"。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今多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曆史的學術著作中,日常交流建議使用"冗詞贅句""婉言""托詞"等現代詞彙替代。需注意其與"微辭"(隱含批評)的語義差異。


參考文獻來源:

  1.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
  2. 王文錦《禮記譯解》(中華書局)
  3.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後漢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委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作為成語時,“委辭”指推诿責任、辭去職務或解雇他人的行為,強調對責任的逃避或推卸。例如:

二、詳細解釋

  1. 辭卻
    指推辭或拒絕任命,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提到“委辭召貢”,意為推辭朝廷的征召。

  2. 緻詞
    表示委婉地表達意見或提出請求。例如:

    《新唐書·李晟傳》中,吐蕃遣使“委辭”并求和,即通過委婉言辭傳遞信息。

三、字義分解

四、使用注意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高權威來源如《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邊封瀕危物種必修科采政腸臃車服徹坐愁眉錦大同煤礦得歲東坰東西晉演義筏工飯庫佛手柑公信顧盼捍城含紅寒酸荒悴胡瓜隳節敗名火舫監書翦鑿錦歌泾渭駿良刳形去皮兩歧列甯服陵室臨末醴液闾左芒針泖塔勉彊泥淪偏橋辟非評功錢迷心竅起航契合呿吸然除柔惠柔立三夫之言舍車保帥身不由主勝敗兵家之常時時刻刻視同一律騰射跳疾鐵蕉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