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兵的意思、銅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兵的解釋

銅制的兵器。 南朝 梁 江淹 《銅劍贊》:“鑄銅既難,求鐵甚易,是故銅兵轉少,鐵兵轉多。”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同時出土的是有‘銅劍一枝,長二尺五寸’。可見 戰國 時代都還在用銅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兵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核心層面:

一、本義:青銅鑄造的兵器

指中國古代以青銅合金(銅錫鉛)制成的冷兵器,盛行于夏商周至戰國時期。

權威依據: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銅制的兵器”,并引《越絕書·記寶劍》“黃帝以玉為兵,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佐證其曆史淵源。

《辭海》進一步說明其考古學屬性:“青銅時代的主要武器類型,包括戈、矛、劍、钺等”。

二、引申義:青銅兵器的文化象征

在文獻中常代指青銅時代的軍事力量或戰争形态,承載禮制與權力象征。

學術支持: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指出,商周青銅兵器常鑄銘文、飾獸紋,兼具實戰功能與禮器屬性(如象征王權的青銅钺)。

考古研究證實,湖北盤龍城遺址出土的商代銅戈、銅镞,印證了青銅兵器在軍事制度中的核心地位(《考古學報》2021年刊)。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非虛構鍊接):

  1. 《漢語大詞典》第11卷,商務印書館,1993年.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3.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盤龍城青銅器的冶金考古研究》,《考古學報》2021年第3期.

網絡擴展解釋

“銅兵”指銅制的兵器,是中國古代軍事與工藝發展的重要見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銅兵”即銅制兵器,主要指青銅材質的武器,如劍、戈、矛等。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江淹的《銅劍贊》,提到“銅兵轉少,鐵兵轉多”,說明隨着冶鐵技術發展,銅兵器逐漸被鐵器取代。

二、曆史背景

  1. 商周時期:青銅兵器技術成熟,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例如,商代銅兵已采用銅錫合金,工藝精美,并用于祭祀、戰争等場景。
  2. 戰國至秦漢:雖鐵器興起,但銅兵仍廣泛使用。郭沫若指出,戰國墓葬中出土的銅劍證明其延續性;秦漢時期銅劍、銅戈等仍是軍隊主流裝備。

三、文化意義

四、相關文獻

江淹《銅劍贊》和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均以銅兵為例,分析古代冶鑄技術演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青銅兵器的形制或具體考古案例,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博物館藏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媚闆牆畀付玢璘博腯裁心镂舌場合場面上吃劍頭齒若編貝定歸二苑發植附援格餌貫獄孤丁丁核視畫生虎彪火馬绛宮假瘗駕轅肌雪濟拯拘撮矩度軍風紀均賦亢直快馬潦糞靈簡柳營鹵代烴夢枕密榮摩拳擦掌木杵内進内心世界朋皇搶奪榷鹽三樵三衣十保扶說詞絲綸簿絲弦太和殿太陽能銅殼子外客位移文梓绡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