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肉袋的意思、肉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肉袋的解釋

比喻無能的人。《三國演義》第二三回:“ 衡 ( 禰衡 )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盡識之: 荀彧 可使弔喪問疾, 荀攸 可使看墳守墓……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肉袋”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1. 核心含義(主流解釋)
    讀音為ròu dài,比喻無能、無作為的人。這一釋義源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祢衡諷刺曹操部下時提到“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用“肉袋”貶低對方徒有其表而無實際才能。

  2. 延伸含義(較少使用)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标注其字面義為“形容人的身體,尤指軀幹部分”,強調人體的物質性,但此用法在文學或日常對話中較為罕見,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相關。

  3. 使用場景與辨析

    • 在古典文學或諷刺語境中,多采用“無能者”的比喻義(如《三國演義》的經典引用)。
    • 若用于描述人體,需注意上下文是否支持字面義的合理性,避免歧義。

建議:在正式文本或文學分析中,優先采用“比喻無能者”的釋義,并引用《三國演義》典故增強說服力。若需使用身體比喻,需明确語境或輔以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肉袋的意思

肉袋是一個形容詞詞語,常用來形容人或動物肉體松軟、無力、無精神的狀态,也用來形容某些物件的質地柔軟、松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肉袋的左邊部首是“⺼”,右邊部首是“⽟”,總共有11筆。

來源

肉袋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江湖小說》中,用來形容某些流浪乞丐或生活貧困的人的體态狀況。後來逐漸擴展為形容人或物的狀态。

繁體

繁體字“肉袋”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肉袋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字形更為古樸。具體寫法是:“⺼袋”。

例句

1. 那個乞丐瘦骨嶙峋,簡直是個活肉袋。

2. 這個沙發很舒適,坐上去就像躺在一個柔軟的肉袋裡。

3. 他一連幾天沒睡好覺,看起來像個肉袋子一樣無精打采。

組詞

肉袋沒有特定的組詞形式,但可以與形容肉體狀态的形容詞搭配,如:飽脹的肉袋、松軟的肉袋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軟綿綿、軟塌塌、松松垮垮、無精打采。

反義詞

反義詞有:結實、有力、有活力、挺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