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rning;object lesson] 可以對照引為教訓
引為鑒戒
亦作“ 鑑誡 ”。亦作“鑒戒”。亦作“鑒誡”。1.引為教訓,使人警惕。《國語·楚語下》:“人之求多聞善敗,以鑑戒也。”《後漢書·荀爽傳》:“又集 漢 事成敗,可為鑒戒者,謂之《漢語》。” 清 恽敬 《與姚來卿書》:“ 豐城 極弊之區, 彭秋潭 敗于 臨川 ,深可鑒戒。”
(2).指引為教訓,使人警惕的事情。《魏書·高允傳》:“厥後史官并載其事,以為鑒誡。” 明 張綸 《林泉隨筆》:“其説可為後世之鑑誡,故用表而出之。” 馬南邨 《燕山夜話·不吃羊肉吃菜羹》:“這一類笑話雖然發生在死去了的封建時代,但是,現在的人也未嘗不可以引為鑒戒啊。”
“鑒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jiè,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觀察曆史或他人的教訓,引以為警惕,避免重蹈覆轍。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構成
定義
“鑒戒”既指具體的曆史教訓(如王莽事例),也涵蓋道德層面的自我約束(如“敬德”)。現代語境中多用于警示他人或自我反思,如“引為鑒戒”。
鑒戒(jiàn jiè)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鑒”和“戒”。
部首拆分:
“鑒”字的部首是“金”,意為金屬,而“戒”字的部首是“戈”,意為兵器。
筆畫數:
“鑒”字共有10個筆畫,而“戒”字共有7個筆畫。
來源:
“鑒戒”這個詞源自于古代,它原本是用來形容對過去的錯誤或失敗進行深思熟慮的行為。現在,“鑒戒”更多地指的是從别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鑒”字的寫法為「鑒」,而“戒”字的寫法為「戒」。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鑒”字的古寫形式為「觀」,而“戒”字的古寫形式為「戒」。
例句:
1. 這個失敗的經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鑒戒。
2. 他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了鑒戒,不再重複同樣的過失。
組詞:
鑒戒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
1. 鑒戒書:用來教導或者警示他人的書籍。
2. 鑒戒心:在做事情時保持警覺和思考的心态。
近義詞:
鑒戒的近義詞有觸類旁通、深思熟慮、以身為鑒等。
反義詞:
鑒戒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詞語,但可以使用一些相反的詞彙來表示,如掩飾、忽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