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抒的意思、發抒的詳細解釋
發抒的解釋
亦作“ 發紓 ”。1.表達;表現。 明 袁宏道 《封知縣劉公墓志》:“比入闈條對,發紓胸臆,無避忌,遂棄弗收。”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李青蓮詩》:“ 青蓮 工於樂府,蓋其才思橫溢,無所發抒,輒借此以逞筆力。”《孽海花》第七回:“自己雖因此曉得了些世界大勢,交涉情形,卻尚不能發抒所學,報稱國家,一慰知己於地下。”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然而盡管是在暗中摸索了來,他們是摸索着正路的,所以他們的方法得到相當的正确,而作品發抒着光明。”
(2).猶闡發。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時 義甯 陳公 寶箴 撫 楚 ,大相得,贊變法, 公度 乃以其平日之學發紓之, 中國 變法自行省之 湖南 起。”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抒的解釋 抒 ū 發出,表達,傾吐:抒情。抒懷。抒憤。抒發。各抒己見。直抒胸臆。 挹取,挹注。 古同“纾”,解除。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發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達情感、思想或意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fā shū
- 含義:指通過語言、文字或行為來表現内心的情感、觀點或态度。常見搭配如“發抒己見”“發抒情懷”。
詳細解析
-
表達情感與思想
該詞強調将内在的情感或思考外化,例如通過寫作、談話等方式傳遞個人感受(如“他常藉寫作發抒心中的感受”)。
-
曆史與文學語境
在古籍中,“發抒”也指闡發見解,如明代袁宏道在《封知縣劉公墓志》中描述“發紓胸臆”,即直率表達觀點。
使用場景
- 日常交流:如“發抒己見”表示發表個人看法。
- 文學創作:常用于描述通過文字抒發情感,例如“退休後舞文弄墨,發抒情性”。
例句參考
- 小明面對大海時,不禁發抒對自然的贊美。
- 李白的詩歌常發抒豪邁不羁的情懷。
補充說明
- 近義詞:抒發、表達、闡發。
- 注意:該詞偏書面化,日常口語中更常用“表達”或“抒發”。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表達情感、傾訴内心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發”和“抒”,其中,“發”是表示發散、表達的意思,而“抒”表示舒暢、宣洩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查詢,該詞的筆畫數為10畫。筆順為先寫上部分的“乏”字形,然後再寫“古”字形。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寫文獻中。在古代,人們使用毛筆和墨汁進行書寫,書寫時按照一定的筆畫順序書寫漢字。
在繁體字中,“發抒”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筆畫的書寫順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具體到《發抒》這個詞,沒有特别記錄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發抒》的例句:
1. 他通過寫作來發抒内心的情感。
2. 她用音樂來發抒她的憂愁和喜悅。
一些與“發抒”相關的組詞有:發洩、發揮、抒發、傾抒等。
近義詞可以是:表達、宣洩、散發等。
反義詞可以是:壓抑、抑制、隱藏等。
希望上述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