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禁的意思、五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禁的解釋

(1).古中醫指患氣病、血病、骨病、肉病、筋病者,應分别禁食辛、鹹、苦、甘、酸五類食物,謂之“五禁”。《素問·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

(2).即五戒。 唐 義淨 《南海寄歸内法傳》卷一:“若泛為俗侶,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衆,遂廣彰乎七篇。”詳“ 五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禁”是中醫經典理論中的概念,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分别源自《黃帝内經》的不同篇章。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五味所禁(飲食與用藥禁忌)

核心理論:根據五行生克關系,五髒患病時需避免食用與其相克之味的食物或藥物,以平衡髒腑功能。

  1. 具體禁忌():
    • 肝病禁辛(木克金,辛屬金)
    • 心病禁鹹(火克水,鹹屬水)
    • 脾病禁酸(土克木,酸屬木)
    • 肺病禁苦(金克火,苦屬火)
    • 腎病禁甘(水克土,甘屬土)
  2. 應用領域():
    • 遣方用藥:如肝病患者慎用辛味藥(如桂枝、細辛),避免金克木加重病情。
    • 飲食調理:如筋病(肝主筋)患者減少酸味食物攝入,防止酸味過盛傷肝。

二、針刺治療禁忌

出處:《靈樞·五禁》篇,主要針對針灸治療的禁忌症,包括“五奪”與“五逆”():

  1. 五奪(不可用瀉法的情形):
    • 大失血、大汗、大洩、産後或大出血後、腹水重症。
  2. 五逆(病情危重的征兆):
    • 熱病脈靜、洩瀉伴嚴重腹脹、溫病/寒病汗後複熱、躁病反汗出等。

三、其他解釋

部分文獻将“五禁”與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等)關聯,但此義較少見于中醫經典()。

中醫“五禁”的核心是五味禁忌與針刺禁忌,需結合病症與治療手段綜合判斷。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素問·宣明五氣篇》及《靈樞經》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禁

五禁是一個類似成語的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五和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禁的第一個字“五”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二”,總共有四畫。

禁的第一個字“禁”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示”,總共有九畫。

來源

《五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書經·封禅書》裡,是古代祭祀活動的一部分。後來,人們将五禁作為一種修養身心、養成良好習慣的方法,以提高個人修養。

繁體

“五禁”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以“五禁”為例,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修身養性,堅守五禁,可以使人獲得内心的平靜和甯神。
2. 這個文化講座教導我們要遵循五禁,以提升個人修養和社會文明。

組詞

五禁是一個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

五禁沒有明确的近義詞,但有些詞語的含義與五禁相似,比如“五戒”、“五淨”等。

反義詞

五禁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正面的修養方式。如果要尋找相對的反義詞,可以考慮“放縱”、“任性”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