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振屋瓦”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容聲音極其洪亮或聲勢浩大,甚至能震動房屋的瓦片。常用于描述呼喊、歌聲、演講等具有強烈穿透力的聲響。
源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
此句描繪秦軍操練時聲勢震天,連武安城的屋瓦都被震動,後演變為成語。
該成語側重聲音的物理沖擊感,現代也可比喻事件或言論引發的強烈反響。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描述負面噪音。
《聲振屋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聲音震動得讓屋瓦都顫動。形容聲音非常響亮,傳得很遠。
《聲振屋瓦》由“聲”、“振”、“屋”、“瓦”四個字組成。
其中,“聲”的部首是“耳”,共有7畫;“振”的部首是“扌”,共有9畫;“屋”的部首是“屍”,共有9畫;“瓦”的部首是“瓦”,共有5畫。
《聲振屋瓦》出自東漢末年文學家曹操的《短歌行》:“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将炙啖朱亥,持觞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其中“聲振屋瓦”就是指的鐵騎飛馳的聲音如雷霆般的威力。
《聲振屋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聲震屋瓦」。
古時的《聲振屋瓦》的寫法為「聲震屋瓦」,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的歌聲太激動人心了,簡直能夠讓《聲振屋瓦》。
有關音響的詞語:音樂、響聲、回聲、音箱等。
雷鳴、震耳欲聾、震天動地。
寂靜、無聲、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