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道的意思、訪道的詳細解釋
訪道的解釋
(1).詢問治理國家的辦法。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訪道 宣室 ,若墜之惻每勤,如傷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傳》:“虛心以訪道,屈己以從諫。”
(2).尋訪真人、道士。《初學記》卷二三引 隋 孔德紹 《登白馬山護明寺》詩:“攝心罄前禮,訪道把中虛。”《水浒傳》第九六回:“本師 羅真人 常對小弟説:‘ 涇原 有箇 喬冽 ,他有道骨,曾來訪道,我暫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說明》:“他不僅想建功立業,還想訪道求仙。”
詞語分解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
“訪道”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 治國策略的探讨
指君主或官員向賢者咨詢治理國家的方法。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如:
- 北周庾信《燕射歌辭·商調曲一》提到“有熊為政,訪道於容成”,體現上古時期君主求治國之道的傳統。
- 《宋史·王岩叟傳》記載宋哲宗“虛心以訪道”,展現帝王納谏的政治态度。
- 宗教人物的尋訪
特指對道士、真人的探訪,常見于宗教或文學語境:
- 《水浒傳》第九十六回描述喬冽“曾來訪道”,反映道教修行者的交流活動。
- 李白在詩作中多次提及“訪道求仙”,成為其追求超脫的精神寫照。
語境辨析:前者多出現于史書、政論,後者則集中于宗教典籍或文學作品。現代使用中,第二層含義更常見于曆史文化讨論,如研究李白時需注意其“訪道”行為的宗教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于《訪道》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所述:
訪道(fǎng dào)的意思是尋求道路或探索真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辶”,總共有12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哲學和思想,代表了人們對于内心探尋與追求的渴望。
《訪道》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訪道」。
在古時候,訪道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如「訪道」或「訪到」。這些不同的寫法都表示了人們對于追求真理和道路的嘗試。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訪道多年,終于找到了心靈的歸宿。
與訪道相關的組詞包括:訪師(fǎng shī,拜訪教師)、訪問(fǎng wèn,探訪、拜訪)、道德(dào dé,道德準則)等。
近義詞可以是尋道(xún dào,尋求道路)、探索(tàn suǒ,探求)、求知(qiú zhī,追求知識)等。
反義詞可以是迷途(mí tú,迷失方向)、困惑(kùn huò,對問題感到困惑)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