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篇絫牍的意思、連篇絫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篇絫牍的解釋

同“ 連篇累牘 ”。 清 湯斌 《答陸稼書書》:“連篇絫牘,無一字發明學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連篇絫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án piān lèi dú,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該成語形容文章或文字篇幅冗長、内容重複,文辭繁雜。它與“連篇累牍”同義,是後者的異體寫法。

詳細說明

  1. 詞義解析

    • 連篇:指文章一篇接一篇,數量多。
    • 絫牍:“絫”通“累”,意為堆積;“牍”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合起來表示文字堆積成篇,内容冗長。
  2.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批評文章或言論過于繁瑣、缺乏簡潔性。例如:“這份報告連篇絫牍,卻未切中要害。”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 連篇累牍(标準寫法,更常用)
    • 長篇大論
    • 冗詞贅句
  4. 權威來源說明
    該成語在《漢語大詞典》及多個權威語言類網站中被收錄,釋義一緻。需注意部分網頁(如)将“絫牍”誤注音為“guà dú”,實際應以“lèi dú”為準。

“連篇絫牍”強調文字冗長、内容重複,使用時多含貶義。建議在正式寫作中優先使用标準寫法“連篇累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篇絫牍

連篇絫牍(lián piān zú dú)是一個成語,意為文章或信件連篇紛至,多用來形容文筆極佳或人文才出衆。

拆分部首和筆畫:連(辶土;7畫)篇(竹片;15畫)絫(纟月;14畫)牍(片牛;12畫)。

來源:連篇絫牍最早出自《周易·坤卦》,原指《尚書》中的崇絕篇牍(文狀)。後來用于贊美文筆出衆的人,成為一個成語。

繁體:連篇絫牘。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漢字中,《連篇》的“絫”的形狀略有不同,類似于「纟」旁加上「月」旁,牍的形狀則與現在相同。

例句:他的文筆如同連篇絫牍,讓人贊歎不已。

組詞:連慮絫牘(指有關文思的擔憂)。

近義詞:辭章滿紙、口誅筆伐、才子佳人。

反義詞:刻闆乏味、表面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