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的意思、梵音的詳細解釋
梵音的解釋
(1).梵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栖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于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當,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詞語分解
- 梵的解釋 梵 à 關于古代印度的:梵語(印度古代的一種語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音的解釋 音 ī 聲,亦特指有節奏的聲:聲音。音樂(?)。音律。音色。音量。音區。音韻。音像。音容(聲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訊。 筆畫數:; 部首: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梵音是一個源自佛教的詞彙,具有多層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佛教用語)
梵音指佛陀的聲音,具有五種清淨相:
- 正直:不偏不倚,契合真理。
- 和雅:柔和悅耳,令聽者心生安甯。
- 清徹:純淨無雜,穿透力強。
- 深滿:内涵深邃,圓滿無缺。
- 周遍遠聞:聲音能廣傳十方,無所不至。
此為佛陀“三十二相”之一,象征佛法真理的傳播。
二、延伸含義
-
佛教音樂(梵呗)
指佛教儀式中的唱誦,如經文吟詠、贊歌等,用以贊頌佛陀或修持身心。例如南朝文獻記載:“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
梵語或印度語言
廣義可指古印度的語言(梵語),狹義特指佛教經典使用的語言。
三、文化象征
- 清淨與智慧:梵音與“梵”字本義“清淨”“寂靜”相關,體現佛教修行的核心追求。
- 精神引導:在文學作品中,梵音常被用來象征超脫塵世浮躁、回歸心靈平靜的力量。
例句參考
- “被稱為‘東方梵音王子’的桑吉平措,是中國首位從佛曲善音走向大衆的歌者。”
- “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唐宋之問詩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梵音》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佛教中的音樂聲音或咒語聲音。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夢部和音部,部首的意思分别是“木”和“口”。梵音這個詞有3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經典中的梵文演唱和念誦,用來表達佛教的神聖和崇高。在繁體漢字中,梵音的寫法與簡體漢字一樣。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在現代漢字中仍然保留了梵音的基本形狀。
以下是梵音的例句:
1. 佛教經典中常常能夠聽到梵音的美妙聲音。
梵音的相關詞彙包括:
組詞:梵修、梵宇、梵宮
近義詞:佛音、佛號音
反義詞:嘈雜聲
希望這些簡單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