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尪頓的意思、尪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尪頓的解釋

亦作“尩頓”。亦作“尫頓”。1.衰病困頓。《三國志·魏志·管甯傳》:“詔書問 青州 刺史 程喜 :‘ 寧 為守節高乎,審老疾尩頓邪?’”

(2).指衰病困頓之身。《宋書·範晔傳》:“輒督厲尫頓,死而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尪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身體衰弱疲憊、困頓萎靡的狀态,常用來形容人因疾病、勞累或精神打擊而呈現的虛弱憔悴之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尪(wāng)
    • 本義指瘦弱、骨骼彎曲(如駝背),引申為孱弱多病。《說文解字》釋為"跛,曲胫也",後泛指病弱之态。
  2. 頓(dùn)
    • 此處取困頓、疲弊之義,如《漢書》"士卒疲頓"指士兵勞累不堪。

二字合成"尪頓",強調因身心損耗導緻的極度衰弱狀态,含憐憫之意。


二、古籍典例

  1. 《晉書·王濬傳》

    "時吳郡有徐馥者,亦以尪頓著聞。"

    • 描述徐馥因體弱多病而聞名,凸顯"尪頓"指長期病弱導緻的萎靡。

      (來源:《晉書》卷四十二)

  2. 《三國志·魏志·管甯傳》裴松之注

    "臣尪頓彌留,氣息僅屬。"

    • 此處為臣子自陳病重瀕危,形容氣息奄奄、生命垂危之狀。

      (來源:《三國志》卷十一注引《魏略》)


三、近義詞辨析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或文學創作。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羸弱""憔悴""病骨支離"等替代詞。

(古籍來源依據: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網絡擴展解釋

“尪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詞義
    指衰病困頓的狀态,或代指處于此狀态的軀體。其中“尪”原指骨骼彎曲的疾病(如《呂氏春秋》中“突胸仰向疾”),引申為瘦弱、憔悴;“頓”則強調困苦、疲弊,組合後強化了病弱與困苦的雙重含義。

  2. 用法與變體

    • 作形容詞:描述人因疾病或虛弱而陷入困頓,如《三國志》中“審老疾尩頓”。
    • 作名詞:指代病弱之身,如“尪頓之軀”。
    • 存在異體寫法“尩頓”“尫頓”,但意義相同。
  3. 文獻例證
    蘇轼《上神宗皇帝書》以“尪羸而壽考”對比“盛壯而暴亡”,側面印證“尪”與虛弱相關的語境。

  4. 現代適用性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以形容極度衰弱、生活困窘的狀态。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千丈八角半夏迸灑冰涼差夫禅衣道傍苦李點草架低估二勝昉始飯飼廢滞負養篙橹共同交際語規簡歸觐過戶合門獎品簡諧振動家弦戶誦岌峇藉端結集齌怒捐牀帳筐人袴纨老雕老是晾花信鲡鯣螺徑眉蛾猛進嫩紅你個破浪乘風欽附蝤蛴領曲心渠匽舍近謀遠書號水曹郎説黃道黑邃旒溯流徂源太上皇饕沓挑挑揀揀枉長白大委知相隋銜戢先鳴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