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疏的意思、封疏的詳細解釋
封疏的解釋
封章。《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六年》:“ 錫 ( 田錫 )耿介寡言,慕 魏徵 、 李絳 之為人,及居諫署,連上八疏,皆直言時政得失。将卒,悉取平時封疏五十二奏焚之。”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網絡擴展解釋
“封疏”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
成語含義(形容人際關系冷淡)
由“封”(封閉)和“疏”(疏遠)組成,指待人冷漠、不熱情的态度。常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缺乏親近感的表現,例如:“他性格封疏,總與人保持距離。”
-
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指封章)
在《續資治通鑒》等古籍中,“封疏”可指代密封的奏章。如宋代官員田錫曾将五十二篇“封疏”奏章焚毀,此處的“封疏”即密封的谏言文書。這一用法較為罕見,多出現于特定曆史記載中。
注意:現代漢語中,“封疏”作為成語的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學或特定語境中;而“封章”含義則需結合古籍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疏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檢查和處理文件公文的一種行政操作。它通常是指将某份文件或公文封存起來,表示已經處理完畢或暫時不需要進一步審查。
封疏一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封和疏。其中,封部首為寸,疏部首為疋。
封的筆畫數為9畫,疏的筆畫數為12畫。
《封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漢時期的官方文書處理制度。當時的文書處理流程中,封疏常常用來标記和管理各類禀報、奏疏、公函等文件。這個詞語在文書和公文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封疏》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封疏》這個詞的形狀基本保持一緻,筆畫也沒有太大變化。古代的寫法注重筆畫的連接和整體形狀的協調。
例句:請将這份文件進行封疏處理,然後歸檔存放。
組詞:封存、封存文件、封印、疏導、疏散。
近義詞:封密、封裝、封緘、疏理。
反義詞:公開、公布、公示、公開化。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