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水瘡的意思、黃水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水瘡的解釋

中醫外科病症名。皮膚病之一。初起如粟米,四周略有紅暈,多癢少痛,破則出黃水。通稱膿疱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水瘡,中醫病名,又稱“膿疱瘡”,是一種以皮膚出現水疱、膿疱、滲液結痂為特征的傳染性皮膚病。該病名最早見于《醫宗金鑒》,記載其“初起如粟,潰破流黃水,癢痛相兼”。現代醫學多認為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鍊球菌感染引起,常見于夏秋季節,好發于兒童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

臨床表現分為兩型:

  1. 水疱型:初期為紅斑或丘疹,迅速發展為含清亮液體的小疱,疱壁薄易破潰形成糜爛面
  2. 膿疱型:疱液渾濁呈黃色膿性,破潰後結成蜜黃色厚痂,病竈周圍可伴隨紅腫熱痛

中醫典籍《外科正宗》指出其病因多與濕熱蘊結、暑邪外襲相關,主張采用清熱利濕、解毒斂瘡的治法,如黃連解毒湯外洗。現代臨床建議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局部使用抗生素軟膏,嚴重者需口服抗菌藥物。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實用中醫皮膚病學》強調預防需注意隔離患者衣物消毒,避免搔抓傳播。

網絡擴展解釋

黃水瘡(學名:膿疱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具有傳染性。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征

黃水瘡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鍊球菌等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症。典型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水疱或膿疱,疱壁薄易破潰,滲出黃色膿液後結成蜜黃色厚痂。

二、病因與易感人群

  1. 緻病菌:90%以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數為鍊球菌或混合感染。
  2. 誘因:皮膚破損、衛生條件差、高溫潮濕環境、蚊蟲叮咬或痱子等。
  3. 高發群體:2-7歲兒童,尤其在托兒所、幼兒園等集體環境中易傳播。

三、臨床表現

  1. 大疱型:水疱迅速增大至1-2厘米,疱液渾濁後形成半月形積膿,破潰後結黃痂。
  2. 非大疱型:紅斑基礎上出現薄壁膿疱,破潰後形成蜜黃色痂皮,可融合成片。
  3. 好發部位:面部、口周、耳廓、四肢等暴露區域。

四、治療與預防

  1. 局部處理:
    • 滲出少時用75%酒精消毒
    • 滲出多則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
  2. 全身治療:嚴重感染需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3. 預防措施: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隔離患者衣物用具。

提示:若出現疑似症狀,建議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處理導緻感染擴散。兒童患者需暫停集體活動,防止傳染。

别人正在浏覽...

安生服業懊惱歌白雪樓包房拆穿城郭國逞勢陳閱創意倒字低服棟撓杜陵傑垛子分竄風情風栉雨沐改定幹枉害羣捍護寒疾闳識孤懷回從魂洲火證極辨井臼親操靜貼輯洽劇吐巨跖魁異鐮采兩利連壤骊龍珠柳暗花明露苗鹿盧榜門世鳴鳥攀連抛扔偏絕七擔八挪啟關輕比輕翠親遇戎章森特上來夙好宿營地特點湍回秃寶蓋晚侍生小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