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比喻互相投合。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八:“ 山谷 雲: 東坡 墨戲,水活石潤,與予草書三昧,所謂閉門合轍。”
“閉門合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ì mén hé zhé,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該成語字面意為“關起門來造車,出門卻與車轍相合”,比喻各自獨立行事,但結果自然契合,互相投合。它強調在獨立思考或創作過程中,與他人的成果或外界規律不謀而合。
出自宋代趙令畤《侯鲭錄》卷八:“山谷雲:東坡墨戲,水活石潤,與予草書三昧,所謂閉門合轍。”
此句為黃庭堅(號山谷)評價蘇轼(號東坡)的書畫藝術,意指兩人雖各自創作,但藝術理念相通。
該成語由“閉門造車”衍生而來,但更強調結果的自然契合(“合轍”),而非單純閉門做事。二者常被對比使用,例如:
“閉門造車”批評脫離實際,而“閉門合轍”則肯定獨立性與契合性的統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侯鲭錄》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閉門合轍:
含義:
《閉門合轍》是一個成語,意為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放棄原來的計劃或方法,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拆分部首和筆畫:
《閉門合轍》的拆分部首是「門」和「車」。
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閉」(6畫)、「門」(3畫)、「合」(6畫)、「轍」(10畫)。
來源:
《閉門合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南朝宋齊梁陳之間的文獻。
繁體:
繁體字為「閉門合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書法的寫法,「閉門合轍」的字形略有區别,其中「閉」的上部為「門」的全字形,「合」的上部為「門」的全字形,「轍」的左右兩部分分别為「車」的全字形和「冬」字旁。
例句:
他在面對挫折時,沒有氣餒,而是閉門合轍,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組詞:
閉門思過、合轍不明、開門見山、新轍載道。
近義詞:
改弦更張、改弦易轍。
反義詞:
按部就班、墨守成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