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聽任自然,少事施為。 漢 劉向 《說苑·君道》:“人君之事,無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衆,大德容下,聖人寡為而天下理矣。”
“寡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ǎ wéi,其核心含義是“聽任自然,少事施為”,強調順應自然規律、減少人為幹預的行為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深層含義
該詞源自道家思想,主張在治理或處事時減少刻意的人為幹預,追求自然和諧的狀态。例如,漢代劉向《說苑·君道》中提到:“聖人寡為而天下理矣”,即通過簡政少為達到天下大治。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政治治理、個人修養或處事哲學,如“寡為而治”“清心寡為”等表達,強調以簡馭繁的智慧。
注意區分
需避免與“寡聞”(指見識少)混淆。“寡為”側重行為上的克制,而非能力或知識的不足。
“寡為”融合了哲學與實踐智慧,常用于表達一種順應自然、避免過度幹預的處世态度。
寡為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表示某個職位或者地位非常稀少或者很少有人擔任。
寡為的第一個字是“寡”,它的部首是宀(寶蓋頭),它的筆畫數是寸(3畫)加主(5畫),共8畫;第二個字是“為”,它的部首是丶(一字點),它的筆畫數是丶(1畫)加丨(3畫)加一(1畫),共5畫。
寡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在古代的社會中,很多職位或者地位隻有很少的人可以擔任,所以形成了“寡為”的概念。而繁體字則是對“寡為”的書寫形式進行了一些改變,但保留了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針對寡為這個詞,字形的表現也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上,它的意思與現代相同。
他擔任這個寡為的職位,需要承擔巨大的責任。
寡為的組詞有:寡言、寡欲、寡情。 寡為的近義詞有:少有、稀有、罕見。寡為的反義詞有:多有、常有、衆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