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kyo] 日本首都。在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北岸,人口1192.7萬(1989)
(1).古都名。指 洛陽 。即今 河南省 洛陽 市。 東漢 都 洛陽 ,因在 西漢 故都 長安 之東,故稱“東京”。 隋炀帝 即位後,自 長安 遷都 洛陽 ,亦稱 洛陽 為“東京”。
(2).古都名。指 汴州 。即今 河南省 開封市 。 五代 後晉 建都 汴州 ,改 汴州 為 開封府 ,建號“東京”。 五代 後漢 、 後周 以迄 北宋 均仍之。
(3).代指 東漢 。《後漢書·皇後紀序》:“ 漢 仍其謬,知患莫改, 東京 皇統屢絶,權歸女主。”《晉書·儒林傳序》:“逮於 孝武 ,崇尚文儒,爰及 東京 ,斯風不墜。”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自是 漢 世史官所續,皆以史記為名。迄乎 東京 ,著書猶稱 漢 紀。” 章炳麟 《訄書·學變》:“ 東京 之衰,刑賞無章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東京漢語 快速查詢。
關于“東京”的詞義解釋,需結合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分兩個維度理解:
一、現代含義(日本首都)
基本定義
東京是日本事實上的首都(無法律明文規定),位于關東平原中部,面向東京灣,包含23個特别區及周邊多摩地區、島嶼等,總面積2155平方公裡,人口約2680萬(1995年數據)。
城市特征
作為全球特大城市,東京是日本最大工商業中心、交通樞紐(含高架電車、地鐵等立體化交通)和航空中心,擁有東京大學等百餘所高校及明治神宮、東京塔等名勝。
曆史沿革
原名“江戶”,1868年明治天皇遷都後更名為“東京”,成為政治中心。其名稱源自日語漢字“東京”,羅馬音為“Tokyo”,與英文音譯無關。
二、古代含義(中國曆史上的“東京”)
洛陽(東漢)
東漢時期因都城位于長安以東,稱洛陽為“東京”,如《後漢書》記載的“東京名族”即指洛陽。
開封(北宋)
五代後晉至北宋時期,汴州(今河南開封)被定為“東京”,成為經濟文化中心,如《東京夢華錄》描述的開封盛景。
其他朝代
隋朝亦曾稱洛陽為東京,中國曆史上共有8座城市在不同時期被冠以“東京”之名,多為陪都或臨時都城。
補充說明
需注意區分語境:現代“東京”專指日本首都,而古代“東京”需結合具體朝代判斷指代城市。如需更詳細數據(如最新人口統計),可參考東京都政府官網或權威年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