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尺之童的意思、五尺之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尺之童的解釋

亦作“ 五尺之僮 ”。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孟子·滕文公上》:“從 許子 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朱熹 集注:“五尺之童,言幼小無知也。” 漢 董仲舒 《粵有三仁對》:“是以 仲尼 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 晉 李密 《陳情表》:“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内無應門五尺之僮。”亦省作“ 五尺 ”。《戰國策·楚策二》:“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 清 魏源 《子思子章句序》:“ 尼 門五尺所言,要非霸世所得聞者。”參閱 明 陸深 《春風堂隨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尺之童”釋義

一、核心含義

“五尺之童”指身高約五尺的孩童,泛指未成年的兒童。古時“五尺”約合現代1.1-1.2米,常用于形容十歲左右的少年,強調其年幼、未達成年體格與心智的狀态。

二、字詞溯源與訓诂

  1. “五尺”:

    中國古代度量衡中,“尺”的長度曆代有别(如周代1尺≈23厘米,漢代≈23.5厘米),故“五尺”實際高度需結合語境。該詞源于《孟子·滕文公上》:“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凸顯兒童因單純易被信任。

  2. “童”:

    《說文解字》釋為“男有罪曰奴,奴曰童”,本義指未冠的男性少年,後泛指孩童。《漢語大詞典》引《禮記·内則》“成童,舞象”注:“成童,十五以上”,反推“五尺之童”應指更年幼者。

三、典故與用法

四、現代語義

今多用于書面語,形容人年幼無知或心智不成熟,如“此事雖五尺之童亦明其理”。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五尺之童”詞條釋義及《孟子》引例。
  2. 《說文解字注》(許慎著,段玉裁注),“童”字訓诂。
  3.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丘光明著),曆代尺度考據數據。
  4. 《孟子正義》(焦循疏)對“五尺之童”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尺之童”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未成年的兒童。因古代尺短(周代一尺約19.9厘米),五尺約合現代1米,故以此代稱身高較低、年齡較小的孩童,通常為十歲左右。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孟子·滕文公上》:“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意為即使讓孩童去市場交易,也不會被欺騙,強調社會誠信。朱熹注釋稱“五尺之童”是“幼小無知”的體現。

3. 用法與延伸

4. 文化背景
古代常以身高代指年齡,如“七尺”指成年男子。因尺度變化,“五尺”在不同朝代具體年齡略有差異,但核心均指代未達弱冠的孩童。

示例應用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内無應門五尺之童。”(李密《陳情表》)
此句通過“五尺之童”強調家道孤弱,無人照料。

别人正在浏覽...

盎然敗殁白雲蒼狗八流不足多殘膏長桑長生牌禅和氣寵光船篷觸目傷懷春秋裝從祖叔母代換東牀姣婿緞匹對牀夜雨風箫福氣窩附試胳膊肘子耿挺洪朗黃煞煞活酒見風使帆剪秋羅戒品近步禁膳計務寬重廉潔奉公李白離駒六角馬樁麽波面彈蠛子炮擊樸遠青塘崎危佺喬人模人樣日光燈省率神眇釋門首款首飾潭筍酴醿望風披靡腲脮武夫孝竹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