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尺之童的意思、五尺之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尺之童的解釋

亦作“ 五尺之僮 ”。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孟子·滕文公上》:“從 許子 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朱熹 集注:“五尺之童,言幼小無知也。” 漢 董仲舒 《粵有三仁對》:“是以 仲尼 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 晉 李密 《陳情表》:“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内無應門五尺之僮。”亦省作“ 五尺 ”。《戰國策·楚策二》:“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 清 魏源 《子思子章句序》:“ 尼 門五尺所言,要非霸世所得聞者。”參閱 明 陸深 《春風堂隨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尺之童”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未成年的兒童。因古代尺短(周代一尺約19.9厘米),五尺約合現代1米,故以此代稱身高較低、年齡較小的孩童,通常為十歲左右。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孟子·滕文公上》:“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意為即使讓孩童去市場交易,也不會被欺騙,強調社會誠信。朱熹注釋稱“五尺之童”是“幼小無知”的體現。

3. 用法與延伸

4. 文化背景
古代常以身高代指年齡,如“七尺”指成年男子。因尺度變化,“五尺”在不同朝代具體年齡略有差異,但核心均指代未達弱冠的孩童。

示例應用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内無應門五尺之童。”(李密《陳情表》)
此句通過“五尺之童”強調家道孤弱,無人照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尺之童》的意思

《五尺之童》是一個成語,形容個子矮小的人。其中,“五尺”指的是身高約為5尺的人,相當于1.52米左右,而“童”則是指兒童。

《五尺之童》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尺之童》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彡”,其中“竹”是部首,“彡”是偏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五尺之童》的來源

《五尺之童》最初出自《齊左思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劉義慶所撰的一部曆史著作。該成語描繪了當時人們對矮小個體的一種形象化描寫。

《五尺之童》的繁體

《五尺之童》的繁體字為「五尺之童」。

《五尺之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五尺之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字形上。例如,「之」字在古代寫作「之」。

《五尺之童》的例句

他雖然是個五尺之童,但卻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五尺之童》的組詞

五尺、之童

《五尺之童》的近義詞

矮小個子、侏儒、矮人

《五尺之童》的反義詞

高個子、高大身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