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室;佛殿。 唐 義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於門南畔可二十步,有窣堵波,高百許尺,是世尊昔日夏三月安居處。梵名 慕攞健陀俱胝 , 唐 雲 根本香殿 矣。” 王邦維 校注:“又稱香室,即佛殿。” 唐 嚴武 《題巴州光佛寺楠木》詩:“香殿蕭條轉密陰,花龕滴瀝垂清露。”
“香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佛殿,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來源
該詞源自梵語,唐代文獻中已有明确記載,如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提到“根本香殿”,王邦維校注指出“香殿”即“香室”,為佛殿的别稱。
功能與象征
指佛教寺廟中供奉佛像、進行宗教儀式的核心建築,因常焚香禮佛而得名,象征清淨莊嚴的修行場所。
唐代文獻
嚴武《題巴州光佛寺楠木》詩雲:“香殿蕭條轉密陰,花龕滴瀝垂清露”,描繪了佛殿的幽靜景象。
宮殿名稱擴展
部分古代宮殿亦以“香殿”命名,如南陳後主陳叔寶養傷的“承香殿”,以及“禦香殿”“内香殿”等,可能與宗教活動或建築功能相關。
若需進一步了解唐代佛殿形制或具體宮殿曆史,可參考《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及《南史》等文獻。
香殿是指供奉神佛用的殿堂,主要用來供奉香火和進行祭祀儀式。
香殿的拆分部首為香(左)殳(右),共計15畫。
香殿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由香和殿兩個詞組合而成。香指的是散發香氣的植物或物質,殿指宮殿、廟宇。
香殿的繁體字為「香殿」。
古代漢字對香殿的寫法不盡相同,常見的古漢字寫法有「餉殿」、「香殿」等。
1. 寺廟中的香殿供奉着衆多的神佛像。
2. 我前往香殿祈福,希望能夠化解厄運。
3. 香殿中的香味撲鼻,令人心曠神怡。
1. 香爐:用于燃燒香火的器具。
2. 香槟:一種起泡酒,有香氣且瓶塞會發出「香」的聲音。
3. 殿堂:富麗堂皇、莊嚴肅穆的大殿。
宮殿、廟宇、寺廟
平房、小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