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京的意思、东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京的解释

[Tokyo] 日本首都。在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北岸,人口1192.7万(1989)

详细解释

(1).古都名。指 洛阳 。即今 河南省 洛阳 市。 东汉 都 洛阳 ,因在 西汉 故都 长安 之东,故称“东京”。 隋炀帝 即位后,自 长安 迁都 洛阳 ,亦称 洛阳 为“东京”。

(2).古都名。指 汴州 。即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五代 后晋 建都 汴州 ,改 汴州 为 开封府 ,建号“东京”。 五代 后汉 、 后周 以迄 北宋 均仍之。

(3).代指 东汉 。《后汉书·皇后纪序》:“ 汉 仍其谬,知患莫改, 东京 皇统屡絶,权归女主。”《晋书·儒林传序》:“逮於 孝武 ,崇尚文儒,爰及 东京 ,斯风不坠。”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自是 汉 世史官所续,皆以史记为名。迄乎 东京 ,著书犹称 汉 纪。” 章炳麟 《訄书·学变》:“ 东京 之衰,刑赏无章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东京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东京作为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历史与地理内涵,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核心含义:

一、地理专名指代 现代汉语中“东京”特指日本首都东京都,位于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世界特大城市之一”。该城市前身为江户城,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后更名东京,现辖23个特别区及多摩地区。

二、历史都城称谓

  1. 中国历代王朝都城别称:

    • 东汉时期指洛阳,《后汉书·郡国志》记载“雒阳,东京也”
    • 北宋时期指汴梁(今河南开封),《宋史·地理志》载“建隆三年定都汴州,号东京”
    • 辽代指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辽史·地理志》称“东京辽阳府”
  2. 越南古代都城: 李朝(1010年)定都升龙城(今河内),《大越史记全书》载有“东京”别称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文学语境中常代表东亚现代都市文明,《汉语大词典》收录其引申义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典型代表”,如茅盾《樱花》中“东京的银座与上海南京路相似”的描写。当代影视作品中多呈现传统神社与摩天大楼并存的城市意象。

四、语言学演变 该词汇构成属汉语方位词组合,“东”表方位,“京”为都城古称,最早见于《诗经·大雅》“乃眷西顾,此维与宅”郑玄笺“京师者,东京之谓也”。此构词法与西京、南京等地名形成方位序列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东京”的词义解释,需结合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分两个维度理解:

一、现代含义(日本首都)

  1. 基本定义
    东京是日本事实上的首都(无法律明文规定),位于关东平原中部,面向东京湾,包含23个特别区及周边多摩地区、岛屿等,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2680万(1995年数据)。

  2. 城市特征
    作为全球特大城市,东京是日本最大工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含高架电车、地铁等立体化交通)和航空中心,拥有东京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及明治神宫、东京塔等名胜。

  3. 历史沿革
    原名“江户”,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后更名为“东京”,成为政治中心。其名称源自日语汉字“東京”,罗马音为“Tokyo”,与英文音译无关。

二、古代含义(中国历史上的“东京”)

  1. 洛阳(东汉)
    东汉时期因都城位于长安以东,称洛阳为“东京”,如《后汉书》记载的“东京名族”即指洛阳。

  2. 开封(北宋)
    五代后晋至北宋时期,汴州(今河南开封)被定为“东京”,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如《东京梦华录》描述的开封盛景。

  3. 其他朝代
    隋朝亦曾称洛阳为东京,中国历史上共有8座城市在不同时期被冠以“东京”之名,多为陪都或临时都城。

补充说明
需注意区分语境:现代“东京”专指日本首都,而古代“东京”需结合具体朝代判断指代城市。如需更详细数据(如最新人口统计),可参考东京都政府官网或权威年鉴。

别人正在浏览...

埃米尔绊手绊脚包拢箯笋灯笼傧豆擘兰财产权撤兵厨头竈脑防捍防伺风癞服养甘愿高挑儿根据盘互乖伶灌沃诡合谷贼黑丛丛红火化及豚鱼黄面瞿昙嫮姱奬券尽心竭力看上蓝晶晶楞里楞气淋池力所不逮楼台亭阁绿叶成荫蛮陬锚定冥神罙入潜让弃割覃爱轻轻瞥瞥诠识曲谋尚字善眉善眼剡纸神品霜闺塾徒司铎四患松飈誊録天阃填嗉佻狎铜凤王佐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