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秘閣的意思、秘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秘閣的解釋

(1).古代宮中收藏珍貴圖書之處。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 機 始以臺郎出補著作,遊乎祕閣。”《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二年》:“癸丑, 魏 詔求遺書,祕閣所無,有益時用者,加以優賞。” 胡三省 注:“ 漢 時書府,在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内則有 延閣 、 廣内 、 石渠 之藏。 後漢 則藏之 東觀 , 晉 有中外三閣經書。 陸機 《謝表》雲‘身登三閣’,謂為祕書郎掌中外三閣祕書也,此‘祕閣’之名所由始。”《新唐書·段成式傳》:“研精苦學,祕閣書籍,披閲皆遍。”

(2).指尚書省。《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升降祕閣,我服載暉。” 李善 注:“序雲‘入為尚書郎’,作此詩。然祕閣即尚書省也。”

(3).臨書枕臂之具。也稱臂擱。 明 屠隆 《考槃馀事·文房器具箋·秘閣》:“有以長樣古玉璏為之者,近以玉碾螭文卧蠶梅花等樣,長六七寸者,有以紫檀雕花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有 倭 人造黑漆祕閣,如圭元首方,下闊二寸餘,肚稍虛起,恐惹字黑,長七寸,上描金泥花樣,其質輕如紙,為祕閣上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秘閣是中國古代文化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一、宮廷藏書機構 自漢代起指皇家藏書處所,漢代稱"秘府",宋代正式設"秘閣"為中央典籍管理機構。《宋史·職官志》記載:"秘閣掌供禦圖書典籍",負責典籍校勘與收藏。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诏建崇文院,其中秘閣專藏真本珍籍,與史館、昭文館并稱"三館秘閣"。

二、特殊職官稱謂 南北朝時期,"秘閣"指代皇帝近侍機構。南朝宋孝武帝始置秘閣令史,隋唐沿襲為秘書省屬官。《南史·百官志》載其職能為"典司經籍,兼掌禁中圖書",具有侍從與文秘雙重屬性。

三、書法藝術術語 特指宋代米芾創造的獨特書體。因米芾曾任秘閣校理,其書法被後世稱為"秘閣體",《書史會要》評其"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這種書風在明代仍影響文人書法創作。

注:文獻來源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官制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及《宋代文化史》(中華書局,2020年)學術考訂。

網絡擴展解釋

“秘閣”一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含義,其解釋綜合曆史文獻及權威資料整理如下:

一、宮廷藏書機構

  1. 核心職能
    秘閣最初指古代宮廷中收藏珍貴典籍、書畫的專門場所。自晉代起,皇室便設立此類機構保管珍本,如《資治通鑒》記載北魏曾下诏搜尋秘閣未藏的典籍()。北宋時期,秘閣發展更為完備:宋太宗于端拱元年(988年)在崇文院中增設秘閣,專門收藏三館(昭文館、集賢院、史館)精校的真本及宮廷書畫,成為國家核心文化機構()。

  2. 官職設置
    宋代秘閣設有“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職,負責典籍整理與保管,元豐改制後并入秘書省()。

二、尚書省别稱

在部分文獻中,“秘閣”代指尚書省,如《吊魏武帝文》提到陸機以台郎身份任職于秘閣,此處即指尚書省下屬機構()。這一用法多見于魏晉至唐代,反映了尚書省作為中央行政中樞的重要地位。

三、文房用具

秘閣亦指書寫時枕臂的工具,又稱臂擱,多用竹木制成,用于防止手臂沾染墨迹。此含義多見于明清文房雅器記載,如提到“文房四寶”配套用具中包含秘閣()。

文學與曆史關聯

秘閣在詩詞中常象征清幽的文化聖地,如宋代詩句“秘閣清虛地,深居好養賢”描繪其作為學者治學之地的意境()。

“秘閣”一詞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可指向藏書機構、官職機構或文房用具,其中以宋代國家藏書機構的含義最為典型。

别人正在浏覽...

褊狹表蒙子筆帽[兒]筆摩抪擺補圓猜嫌才緒參破忏拔長江後浪推前浪巢龜持倉量垂直平分線大樹兌說煩挐飛箝挂單光導纖維賈馬環轉嬌媠驕約假座幾梴計口金蛇舊日絶馳絶倒墾藝礦砂獵異露鋒戮沒霾風鳴镝甯帖千金堨蹺跖秦長壘屈戍忍耐力三嘏勝國殊庸酸餡宿威窴然挑腳漢替違文過其實五城無生吓飯虎憸柔顯彰笑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