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蛙類動物。《周禮·秋官·蝈氏》:“蟈氏掌去鼃黽。” 晉 葛洪 《抱樸子·官理》:“髫孺背千金而逐蛺蜨, 越 人棄八珍而甘鼃黽。” 清 李調元 《羅陽試院久雨》詩:“兩月 端州城 ,日見商羊舞。飄蕭濕案牘,鼃黽進廳戶。”
(2).比喻讒谀之人。《楚辭·七谏·謬谏》:“鷄鶩滿堂壇兮,鼃黽遊乎華池。” 王逸 注:“鼃,蝦蟇也……鼃黽,諭讒諛弄口得志也。”
“鼃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使用中分析:
拆解單字釋義:
組合含義:
文化引申:
由于該詞現代已罕用,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建議查閱《說文解字》《爾雅》等古代辭書,或參考《漢書》《莊子》等原典用例。
《鼃黾》是一個指代中國兩種兩栖動物之一的詞語,特指鳄魚。鼃黾的野生種群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河流和湖泊中。
《鼃黾》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鼠”部和“黽”部。其中,鼠(shǔ)部是由鼠字旁組成的,而黽(mǐn)部則是這個詞的偏旁。
按照《康熙字典》标準計算,鼃黾總共有17畫。其中,鼠部有7畫,黽部有10畫。
《鼃黾》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鼃黾”是一種象聲詞,模仿鳄魚的叫聲而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鼃黾”是先秦時期筆畫渾莫、難以區分的字形,後來逐漸演變為描述鳄魚的專用字。
繁體字寫作「鼊黾」,字形上略有不同,但仍然保留了與簡體字相似的意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所以《鼃黾》的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有所差異。常見的例子有「魚鼃」、「魚黾」等,字形與現代寫法相比稍有差别。
1. 湖邊突然出現一隻巨大的鼃黾,吓壞了所有人。
2. 這個地區的鼃黾種群數量正逐漸增多。
3. 小朋友們聚在湖邊觀賞鼃黾的遊動。
1. 鼃黾蟲:指生活在水中并具有鳄魚或蜥蜴形态的昆蟲。
2. 鼓鼃:形容鼓聲陣陣。
3. 黾螂:指黾蟲和螂蟲的雜交品種。
1. 鳄魚:與鼃黾擁有相同或相似的學名,都屬于爬行綱鳄形目鳄科的動物。
2. 江鳄:指栖息于江河水域中的鳄魚,是鼃黾的一種。
鼃黾屬于爬行動物,反義詞可指代其他類别的動物,比如鳥類、哺乳動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