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論的意思、罷論的詳細解釋
罷論的解釋
[abandoned (rejected)idea] 已經取消了的打算
詳細解釋
不提;取消原來的打算。 元 楊顯之 《潇湘雨》第三折:“我如今走過去,滑呵,萬事罷論;若不滑呵,我将你兩條腿打做四條腿。”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二·嫁女争花轎釀人命》:“先生設誓不嫁其女,而婿家竟為其子納妾,媒亦敬謝不敏,婚事遂作罷論。”
詞語分解
- 罷的解釋 罷 (罷) 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 完了,畢:吃罷飯。 罷 (罷) 同“吧”。 罷 (罷) í 古同“疲”
- 論的解釋 論 (論) ù 分析判斷事物的道理:論斷。論點。論辯。論據。論者。議論。讨論。辯論。 分析闡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論和言論:理論。輿論。專論。社論。 學說,有系統的主張:系統論。 看待:一概而論。 衡量
網絡擴展解釋
“罷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取消原定計劃或打算
指原本有某種計劃或想法,但最終被放棄或擱置。例如:“此事已作罷論”表示該事情已被取消。這一用法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常見,如元代《潇湘雨》中“滑呵,萬事罷論”即表達“若順利則一切作罷”之意。
-
被放棄的提議或想法
也可直接指代“已經取消的打算”,如“婚事遂作罷論”。
二、延伸含義(需結合語境)
部分權威詞典(如查字典網)提到其作為成語時,可能引申為“未經深思熟慮的隨意評論”。但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更多見于特定語境下的文學表達。
使用示例
- 取消計劃:
“因資金不足,擴建項目隻能作罷論。”
- 放棄想法:
“他原想辭職創業,但最終成了罷論。”
補充說明
- 近義詞:作罷、擱置、放棄
- 反義詞:實施、執行
- 法語翻譯:idée abandonnée(被放棄的想法)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現代漢語中多指“取消原計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潇湘雨》等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論 (bà lùn) 這個詞是指通過辯論、讨論或争論等方式對某個議題或觀點進行否定、駁斥或反對的行為。接下來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罷字的部首是疒(疒字是疔的古體,疔為疾病的意思),其筆畫數為9,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分别是“豎折鈎、橫、撇、撇、撇、捺、橫、撇、點”。
來源:罷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賈誼傳》中的一句話:“乃上疏曰:‘孔子之罷朝,老聃之罷講,非則之罷論,皆儒術之節義而正也。’”在這句話中,罷朝、罷講、罷論都是指停止朝會、講學和辯論。在後來的使用中,罷論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詞彙。
繁體:罷論(bà lùn)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發展變化,罷字在不同時期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總體上來說,罷字更早期的寫法較為簡單,後來逐漸複雜,帶有明顯的書法特色。
例句:他提出了一些關于環保的觀點,引發了激烈的罷論。
組詞:罷辭、罷工、罷課
近義詞:反駁、駁斥、抨擊
反義詞:支持、贊成、擁護
這是關于罷論的一些基本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