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絡驿不絶"。2.形容人﹑馬﹑車﹑船等連續不斷。
亦作“絡驛不絕”。形容人、馬、車、船等連續不斷。《後漢書·東海恭王劉彊傳》:“皇太後、陛下哀憐臣 彊 ,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絶。”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八:“皇親兩府諸司,緣道設祭,自右掖門至 奉先院 ,絡繹不絶。”《紅樓夢》第五三回:“一夜人聲嘈雜,語笑喧闐,爆竹起火,絡繹不絶。”
“絡繹不絶”是“絡繹不絕”的異體寫法,正确簡體形式為“絡繹不絕”,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適用于描述動态的連續性場景,既可用于書面語,也常見于口語。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靜态描述。
《絡繹不絶》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連續不斷、接踵而來的情況。它的意思是指人們或事物的前後接續,像紅繩一樣連綿不斷。
拆分部首和筆畫:絡(糸)+ 繞(糸)+ 又(又)。
來源:《論語·學而》:“魯人績其好與,失其惡與?人皆喜愛,而不知其所以然然。如用球簧而不系之有誰能涉焉?”這句話中的“如用球簧而不系之有誰能涉焉?”就是成語《絡繹不絕》的來源。
繁體:絡繹不絕
古時候漢字寫法:欒絡不絕
例句:進入新年,人們絡繹不絕地前往購物中心購買節日禮物。
組詞:絡繹、絡繹不絕、絡繹不舍、絡繹不斷、絡繹不已
近義詞:絡繹不絕的、源源不斷的、不斷流動的
反義詞:中斷、終止、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