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呂的意思、鼎呂的詳細解釋
鼎呂的解釋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 司馬貞 索隱:“九鼎大呂,國之寶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傳為 夏禹 所鑄;大呂,為 周 宗廟的大鐘。後遂以“鼎呂”指事物及言論的份量重。 宋 範成大 《寄贈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詩:“茲行公勿遜,安國如鼎呂。” 明 高攀龍 《文學景耀唐公墓志銘》:“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呂。”
詞語分解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 呂的解釋 呂 ǚ 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 姓。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鼎呂”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一、原始含義(指事物/言論的分量重)
- 詞源: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毛遂出使楚國時,使趙國地位提升到“九鼎大呂”般重要。其中:
-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征國家政權;
- 大呂:周朝宗廟的大鐘,代表禮樂權威。
- 引申義:後以“鼎呂”比喻事物或言論具有極高的分量,為天下所重。例如明代文獻中“重于震之言者若鼎呂”,即形容言論的分量堪比國之重器。
二、現代擴展含義(形容人才聚集)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鼎呂”可引申為人才濟濟、優秀者彙聚,認為“鼎”象征權力地位,“呂”象征藝術文化,二者結合指代多元人才的集合。但此解釋較少見于古代文獻,可能是基于字面含義的現代引申。
使用建議:
- 學術/文學場景:建議優先采用《史記》原始含義,強調分量之重。
- 日常或非正式語境:若需表達人才聚集,可注明為現代引申義,避免與傳統典故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呂》是古漢字中的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質量穩定,不易傾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鼎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鼎呂》的拆分部首是金,筆畫數為十四畫。
來源:《鼎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鼎的造型特點。鼎是古代的一種三腳大鍋,常用于烹饪和祭祀活動。因其底部穩固,不易傾覆,所以成為《鼎呂》這個詞的象征。
繁體:《鼎呂》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鼎櫚」。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鼎呂》的寫法略有變化,常見的寫法是「鼎旅」。
例句:使用《鼎呂》可以形容一個事物或者人的狀态非常穩定、牢固,比如我們常用的成語「穩如泰山,鼎呂不倒」。這句話意思是指某個事物或者人非常穩定,就像泰山一樣堅固,像鼎一樣不易傾覆。
組詞:《鼎呂》與其他字詞的組合可以形成許多相關的詞語,如「鼎力相助」、「鼎足而三」、「鼎立」等,在描述事物穩定、團結和堅持的情況時經常使用。
近義詞:與《鼎呂》含義相近的詞語有「穩定」、「堅固」、「牢固」等。
反義詞:與《鼎呂》含義相反的詞語有「不穩定」、「易傾覆」、「脆弱」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給您帶來一定的了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