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拿問的意思、拿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拿問的解釋

捉拿審問。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二》:“是 南京 國子監上官,遂不拿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荀大夫 因貪贓拿問了,就是這三四日的事。” 王統照 《銀龍集·刀柄》:“臨時脫逃,連當初入隊時的保人還得拿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拿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司法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拿問”指捉拿并審問,即先将嫌疑人逮捕,再進行審訊。這一過程常見于古代對官員或犯罪嫌疑人的處理流程。例如,《水浒傳》中提到:“可行時便與你拿問”,即表示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實施抓捕和審問()。

  2. 詞語結構

    • “拿”:意為逮捕、拘捕,如“拿獲”“擒拿”。
    • “問”:指審訊、追究責任,如“審問”“問罪”。
      兩字組合後,強調先抓捕後審訊的完整司法行為()。
  3.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提到:“荀大夫因貪贓拿問了”,說明官員因貪污被逮捕并接受審訊()。
    • 明代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史二》中記載:“是南京國子監上官,遂不拿問”,反映是否執行抓捕審問需根據案情決定()。

使用場景

“拿問”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文學作品中,描述對官員渎職、貪污等行為的追責,如“革職拿問”即指解除職務後逮捕審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仍可見到。

關聯表達

類似結構的詞包括“拿辦”(逮捕法辦)、“拿究”(逮捕追究)等,均體現古代司法程式的強制性特點()。

總結來看,“拿問”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司法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逮捕與審訊的雙重含義。如需查看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水浒傳》《儒林外史》等古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拿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拿問(ná wè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追問、繼續詢問”。多用于表示對某個問題或話題進一步追問、取得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拿問的拆分部首依次為“手”和“言”,其中“手”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手有關;“言”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言語、語言有關。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拿問一詞在古代漢語中并沒有明确的來源,可能是由“拿”和“問”兩個詞語組合而成,意為持續地詢問。在現代漢語中,拿問被廣泛使用,特别是在口語中我常常會使用到這個詞。 繁體 拿問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拿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拿問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并無變化。可見,拿問作為一個常用詞,在不同的時代與文化環境下都得到了使用和傳承。 例句 1. 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還需要拿問嗎? 2. 老師提出的問題引發了許多學生的拿問。 3. 經過拿問,我們得到了更多細節信息。 組詞 拿問作為一個詞語可以進行相關的組詞,例如: 1. 追問(zhuī wèn) 2. 追拿(zhuī ná) 近義詞 拿問的近義詞包括: 1. 追問(zhuī wèn) 2. 追尋(zhuī xún) 3. 追根究底(zhuī gēn jiū dǐ) 反義詞 拿問的反義詞為: 1. 懶散(lǎn sǎn) 2. 寬容(kuān róng) 3. 隨意(suí yì)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了拿問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看出,拿問作為一個常用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用于追問、深入了解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