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楣上邊的部分。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張質》:“直北有大府門,門額題曰‘地府’。”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四折:“門額上金字鐫着的是‘靈虛殿’。”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一章:“每處建築物底門額上……那些旗子,猶如朵朵開放的石榴花。”
“門額”是漢語詞彙,指傳統建築中門楣上方的部分,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門額即門楣上方的橫向結構部分,通常位于門框頂部與屋檐之間。例如唐代文獻《續玄怪錄》提到“門額題曰‘地府’”,元代戲曲《來生債》中也有“門額上金字鐫着‘靈虛殿’”的記載,均指門楣上方的顯眼位置。
“額”本義指人臉的額頭部位,後引申為牌匾(如“匾額”)或數量限定(如“定額”),門額即由“牌匾”義項衍生而來。
總結來看,門額既是建築構件,也是文化載體,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中形式與功能的統一。
《門額》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門上的額子,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門額》的部首是門(mén),總共包含8個筆畫。
《門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容大門或門洞上方額木的裝飾。
《門額》的繁體字為「門額」。
在古代,「額」字可能按照不同的時代與體系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西漢時期可能寫作「額」,在唐朝可能寫作「顎」,但基本的意義是相同的,都表示門上的額子。
1. 他用金色的畫筆在大門上繪制了一個精美的門額。
2. 家族的姓氏都鑲嵌在門額上,以示家族的尊貴和輩份。
3.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座宏偉的宮殿的門額已經開始腐朽。
1. 門額頭:指額頭上有刻印的門額。
2. 門額神:指門額上雕刻的神像。
門頭、門楣
門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