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吕的意思、鼎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吕的解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 司马贞 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 夏禹 所铸;大吕,为 周 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鼎吕”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一、原始含义(指事物/言论的分量重)

  1. 词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遂出使楚国时,使赵国地位提升到“九鼎大吕”般重要。其中:
    •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国家政权;
    • 大吕:周朝宗庙的大钟,代表礼乐权威。
  2. 引申义:后以“鼎吕”比喻事物或言论具有极高的分量,为天下所重。例如明代文献中“重于震之言者若鼎吕”,即形容言论的分量堪比国之重器。

二、现代扩展含义(形容人才聚集)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出“鼎吕”可引申为人才济济、优秀者汇聚,认为“鼎”象征权力地位,“吕”象征艺术文化,二者结合指代多元人才的集合。但此解释较少见于古代文献,可能是基于字面含义的现代引申。

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古籍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鼎吕》是古汉字中的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质量稳定,不易倾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鼎吕》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鼎吕》的拆分部首是金,笔画数为十四画。 来源:《鼎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鼎的造型特点。鼎是古代的一种三脚大锅,常用于烹饪和祭祀活动。因其底部稳固,不易倾覆,所以成为《鼎吕》这个词的象征。 繁体:《鼎吕》在繁体中的写法是「鼎櫚」。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鼎吕》的写法略有变化,常见的写法是「鼎旅」。 例句:使用《鼎吕》可以形容一个事物或者人的状态非常稳定、牢固,比如我们常用的成语「稳如泰山,鼎吕不倒」。这句话意思是指某个事物或者人非常稳定,就像泰山一样坚固,像鼎一样不易倾覆。 组词:《鼎吕》与其他字词的组合可以形成许多相关的词语,如「鼎力相助」、「鼎足而三」、「鼎立」等,在描述事物稳定、团结和坚持的情况时经常使用。 近义词:与《鼎吕》含义相近的词语有「稳定」、「坚固」、「牢固」等。 反义词:与《鼎吕》含义相反的词语有「不稳定」、「易倾覆」、「脆弱」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您带来一定的了解,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