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吕的意思、鼎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吕的解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 司马贞 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 夏禹 所铸;大吕,为 周 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鼎吕"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核心语义承载着中国古代礼器文化与音律文化的双重象征。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考释,"鼎"本指三足两耳的青铜食器,后演变为国家政权象征,如《左传》中"问鼎中原"即指争夺统治权;"吕"原指古代十二音律中的阴律,《国语》记载"律吕既调"即形容音律和谐。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形成三层语义:

  1. 物质层面指代青铜礼器的组合形态,北宋《宣和博古图》载:"鼎吕相陈,彝器之重",描述宗庙祭祀时鼎与编钟(吕)并置的庄重场面。

  2. 文化象征层面承载"礼乐制度"的双重内涵,清代《日知录》注疏:"鼎以载礼,吕以和乐",强调其作为礼制规范与艺术审美的统一体。

  3. 引申比喻层面具有"国之重器"的转喻功能,明代《文心雕龙札记》评注:"鼎吕之文,实为经国",将器物概念升华为治国方略的代称。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存续于历史文献研究与青铜器专题论述中。

网络扩展解释

“鼎吕”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一、原始含义(指事物/言论的分量重)

  1. 词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遂出使楚国时,使赵国地位提升到“九鼎大吕”般重要。其中:
    •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国家政权;
    • 大吕:周朝宗庙的大钟,代表礼乐权威。
  2. 引申义:后以“鼎吕”比喻事物或言论具有极高的分量,为天下所重。例如明代文献中“重于震之言者若鼎吕”,即形容言论的分量堪比国之重器。

二、现代扩展含义(形容人才聚集)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出“鼎吕”可引申为人才济济、优秀者汇聚,认为“鼎”象征权力地位,“吕”象征艺术文化,二者结合指代多元人才的集合。但此解释较少见于古代文献,可能是基于字面含义的现代引申。

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自若拜恳傍靠被收壁灯愎谏并杀帛缕剗车陈说川货大保大敌当前犯齿飞鹰走狗風流雨散扛鼎高世诰谕哥舒拱坝怪牒贵冠履轻头足疆畔简阔节葺剞劂氏鸡鹿塞九苞口角炎枯守劳罢糲糒离诀满腔热忱命箓民选墓田涅而不淄诺诺连声千缸一色清簟秋灰热升戎狄生数寿期授政霜影司董思忆陶家柳童秃涂路巍然耸立显处视月仙娃痫证潚箾邪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