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象櫡 ”。亦作“象筍”。象牙制作的筷子。《韓非子·喻老》:“昔者 紂 為象箸而 箕子 怖。”《史記·龜策列傳》:“犀玉之器,象箸而羹。”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故 越 人見 齊桓 不振之徵於未覺之疾, 箕子 識 殷 人 鹿臺 之禍於象箸之初。” 唐 李鹹用 《長歌行》:“象筯擊折歌勿休,玉山未倒非風流。”
“象箸”是漢語詞彙,指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常被用于古代文獻中象征奢侈生活。以下是詳細解釋:
“象箸”由“象”(象牙)和“箸”(筷子)組成,字面意為象牙筷子。其異體字包括“象櫡”“象筯”等,但含義相同。
“象箸”不僅是生活用具,更被賦予批判奢侈的象征意義。古人認為,使用象牙筷子需搭配玉杯、珍稀食材(如豹胎),最終導緻統治者沉迷享樂、忽視民生。
“象箸”通過曆史典故和成語流傳,成為中國文化中反思物質欲望的典型意象,提醒人們警惕由儉入奢的演變過程。
《象箸》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形狀像象牙的筷子”。可以形容筷子質地或外觀與象牙相似。
《象箸》這個詞的部首是“⺮”,部首拆解後是八個筆畫,包括3畫的“⺮”和5畫的“口”。
《象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象”是指“象牙”,而“箸”則是指“筷子”。因此,《象箸》一詞是通過将象牙和筷子兩個詞進行組合而成。
《象箸》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象箸”。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多樣化,所以《象箸》這個詞的古文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大緻上可以使用古風的筆畫,來描繪出古時候漢字的寫法。
1. 她用一雙白色的《象箸》夾起了一塊紅燒肉。
2. 這對《象箸》是由純正的象牙制成的。
組詞:象征、象牙、筷子、箸筒、箸袋、餐箸。
近義詞:象牙筷子。
反義詞:木筷子、塑料筷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