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沖昧”。1.猶渾沌。 晉 葛洪 《抱樸子·诘鮑》:“蓋聞沖昧既闢,降濁升清,穹隆仰燾,旁泊俯亭。”
(2).年幼愚昧。《宋書·後廢帝紀》:“朕以沖昧,嗣膺寶業。”《魏書·高祖紀上》:“昔四代養老,問道乞言。朕雖沖昧,每尚其美。” 唐 元稹 《授趙宗儒尚書左仆射制》:“顧朕沖昧,實賴老成。” 宋 曾鞏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顧茲沖昧,尤積震惶。”
"沖昧"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和哲學語境中,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典用法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沖"的本義
在《說文解字》中,"沖"(沖)本意為水流湧動、交彙,引申為虛空、淡泊、調和。《老子》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即用此義,形容道體虛而能容。
來源:《說文解字》《道德經》
"昧"的本義
"昧"指光線昏暗不明,《說文解字》釋為"闇也",後擴展為蒙昧、隱匿之意,如《莊子·大宗師》"昧者不知也"。
來源:《說文解字》《莊子》
二、合成詞"沖昧"的哲學意涵
"沖昧"多見于道家典籍,表"渾沌未分"的宇宙初始狀态或"恬淡虛靜"的修養境界:
宇宙論層面
指天地未形時的原始混沌,如《淮南子·天文訓》描述宇宙生成:"道始于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沖昧"可對應此間元氣未判、陰陽未分的狀态。
來源:《淮南子》
修養論層面
形容人摒棄智巧、返璞歸真的心境。如《老子》"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第二十章),"沖昧"即類此渾樸無執之态,與"和光同塵"(第五十六章)的處世哲學相通。
來源:《道德經》
三、典籍用例
來源:《抱樸子》《莊子疏》
結論
"沖昧"是承載道家宇宙觀與心性論的核心概念,強調: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5卷第1183頁,或《辭海》哲學分冊"沖虛"條目以深化理解。
“沖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結合古籍用例說明:
渾沌未分
指事物處于原始、界限模糊的狀态。例如《抱樸子·诘鮑》提到“蓋聞沖昧既闢,降濁升清”,描述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态。此用法常出現在哲學或文學語境中,形容難以明确辨析的自然或社會現象。
年幼愚昧
多用于自謙,表示帝王或權貴年幼且缺乏經驗。如《宋書·武帝本紀》載“況明保沖昧,獨運陶鈞者哉”,指君主年幼需輔佐。唐代元稹《授趙宗儒尚書左仆射制》中“顧朕沖昧,實賴老成”亦屬此類用法。
含義 | 例證文獻 | 原文摘錄 |
---|---|---|
渾沌 | 《抱樸子·诘鮑》 | “沖昧既闢,降濁升清” |
年幼愚昧 | 《宋書·武帝紀》 | “況明保沖昧,獨運陶鈞者哉” |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言文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
騃豎騃滞傲悖北京郵電大學步士不知凡幾策馬嘲叱朝斯夕斯淳固道正調平洞子貨反畔反訓府兵制副貢撫迹呷呷肱支孤林榖紙古拙河漢無極涸落鴻顯滑輪歡聲雷動焦先戒鼓介鳥擊絮軍機課長擴大化梁饘連玺列錢列曜陵母伏劍伶牙俐齒砺志能仕虐士排行榜潑黛契弟任戰入仗傷化敗俗聲價倍增守株緣木桃菹頹墜無堤香象絕流小駕犀比邪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