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財施的意思、財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財施的解釋

佛教語。“三施”之一。“三施”有幾種提法,多指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謂以衣服、飲食、田宅、珍寶等施與之,用以積善。《大智度論》卷十一:“問曰:‘財施、法施,何者為勝?’答曰:‘如佛所言,二施之中,法施為勝。’”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寺院》:“當天下昇平,富商大賈,遠以財施,日或數千緡。”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故一切以利益衆生為念,其教以證得涅槃為的。等而下之,則財施、無畏施等,亦與任俠、 宋墨 所為不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財施是佛教術語中"布施"行為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指以財物救濟他人的修行方式。該詞由"財"與"施"兩個漢字構成:"財"指金錢、物品等物質財富,"施"意為給予、布施。其核心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1. 物質救濟

    指将飲食、衣物、醫藥等生活必需品直接贈予需要幫助的人。《俱舍論》卷二十九将財施細分為"食施"(供養飲食)、"衣施"(布施衣物)、"香施"(供奉香燭)等具體形式,強調根據受施者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幫助。

  2. 破悭積福

    《大智度論》卷十一指出,財施能破除修行者的悭貪之心,通過物質施舍達到"舍煩惱,得清淨"的修行目的。這種修行不僅積累福德資糧,更着重于心性修養。

  3. 修行次第

    《菩薩善戒經》将財施列為菩薩修行的初級階段,認為其與更高層次的法施(傳播佛法)、無畏施(消除恐懼)共同構成完整的布施體系。佛學大辭典特别指出,財施須以"三輪體空"(不執着施者、受者、所施物)為根本原則,否則僅屬世間善行,不具出世間功德。

該術語的現代延伸義指通過慈善捐贈、扶貧濟困等方式踐行社會責任,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財施被定義為"現代社會慈善事業的精神源頭之一",強調其促進社會和諧的當代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財施”是漢語詞彙,也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財施指以財物慷慨施舍給他人,尤其針對貧困、疾病者或資助慈善事業,體現樂善好施的品質。

二、佛教語境中的内涵

  1. “三施”之一
    佛教将布施分為三類:

    • 財施:以物質資源(如衣服、飲食、田宅、珍寶等)幫助他人。
    • 法施:通過宣講佛法傳播智慧,被認為功德更勝于財施(《大智度論》提及)。
    • 無畏施:通過持戒或行動消除他人恐懼與煩惱。
  2. 財施的細分

    • 外財:金銀、房産、衣物等身外之物。
    • 内財:身體器官或勞動付出(如獻血、器官捐贈),但此概念多見于部分佛教闡釋。

三、使用場景與意義

四、與其他概念的對比

財施雖重要,但佛教更推崇法施,認為智慧傳播能帶來更深遠的解脫(如章炳麟《建立宗教論》中的觀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三施”體系或具體經典出處,可參考《大智度論》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桷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倍反參駕愁陣燈馬洞覩堆阜笃俗風僝雨僽分至卦影毫厘絲忽號手後周皇駁會錢忽律嚼腭捶床家什節期金钿炯介酒漿空履塊體括正來思連染冥谷磨練匿逃畔宮幈風評戲貧窘疲曳欠雅親長寝苫寝帳秋高氣爽上烝舌根音十八開事産師郎水龍帶説到大天屬篇泰東陶缊田祖土酒威酷誤恩無過蠱無量劫仙人欹器西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