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行為正直。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 昌黎 韓宣英 ,好實蹈中之士也。”
"蹈中"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遵循中正之道,恪守中庸的原則。以下從漢語詞典與典籍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遵循中正之道
"蹈"意為踐行、遵循,"中"指不偏不倚的中正準則。"蹈中"即言行符合中庸之道,避免極端。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收錄該詞,釋義為"履行中正之道"。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恪守中庸之德
強調在行為與思想上保持平衡,如《禮記·中庸》所言:"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來源: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上》:"蹈中者,履中庸也。"
《禮記》中的倫理實踐
"禮之以和為貴,蹈中以立極。"
此句指以"和"為禮的核心,通過踐行中道确立根本準則。
來源:《禮記·樂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漢書》對品行的評價
班固在《漢書·叙傳》中稱贊人物:"蹈中行而匪懈",意為堅守中正之德毫不懈怠。
來源:《漢書·叙傳第七十》
《說文解字》釋為"踐也",引申為實踐、履行。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強調:"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是儒家核心思想。
結論:"蹈中"凝結了中國傳統倫理對"適度"與"平衡"的追求,強調在行動中貫徹中庸智慧,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實踐範疇。
根據權威資料和文獻記載,“蹈中”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注音
拼音:dǎo zhōng
注音:ㄉㄠˇ ㄓㄨㄥ
二、釋義
指“行為正直”,強調為人處世遵循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例如唐代劉禹錫在《答饒州元使君書》中評價韓宣英為“好實蹈中之士”,即贊揚其品行端方(、、)。
三、字義分解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形容人堅守原則、品行端正,現代使用較少。
總結
“蹈中”一詞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對道德修養的重視,其核心在于以正直之心踐行中道。若需具體文獻例句或拓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學研究資料。
安阜邊落筆大如椽冰叟初民除舍打麥逗氣發麪煩積風雲突變弗弗負急傅君高挑兒官簿闳放鴻雲黃金丸荒燕護從晖盈堅不可摧江沙健毫機駭禁陌筋驽九蓮燈骥子龍文跼高天蹐厚地可歎闚谏枯硬老嚴罍洗镂塵綿紙篾匠目連嗐頭弄頰碰磕朋執皮肉生涯乾涸謙慤瓊蘇阮家集軟嘴塌舌三夏勝似拾紫泰辰投閑晚紅萬世無啓民限次仙台秘府獻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