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筋骨衰弱。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不涉經學,性復疏嬾。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筋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筋驽(拼音:jīn nú)指筋骨衰弱,形容人體力衰退或身體機能老化。例如《與山巨源絕交書》中“筋駑肉緩”描述作者嵇康因疏懶導緻身體衰弱的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此處以自嘲口吻表達身體懈怠、疏于打理的生活狀态。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文言文解析。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可查閱《嵇康集》相關注釋。
《筋驽》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筋骨的懈怠或松弛”。這個詞主要用來形容人的身體虛弱、無力或者健康狀态不佳。
《筋驽》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肉部)和“⺌”(馬部)。總共包含12個筆畫。
《筋驽》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成為了一個正式的詞語。
《筋驽》的繁體字是「筋蹄」。
在古代,人們将《筋驽》寫作「軟筋驫骱」。
1. 他病了一陣子,現在身體還很筋驽。
2. 這個運動員長時間沒有鍛煉,筋驽了。
筋硬、筋肉、筋骨、驽馬、松馳。
衰弱、虛弱、無力。
健壯、強壯、有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