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閑的意思、投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閑的解釋

亦作“ 投閒 ”。謂置身于清閑境地。 宋 陸遊 《入秋遊山賦詩》之三:“屢奏乞骸骨,寬恩許投閑。” 明 查士标 《雪後同方寶臣張諧石遊北固》詩:“僻性從來厭市闤,投閒山寺歲将殘。” 清 鈕琇 《觚賸·劉将軍》:“某投閒何足惜,獨羣馬伏櫪思戰塲,為可惜耳。”


亦作“ 投間 ”。乘隙;伺機。《東觀漢記·桓榮傳》:“初 榮 遭倉卒困厄時,嘗與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閒輒誦詩。”《後漢書·延笃傳》:“百家衆氏,投閒而作。” 李賢 注:“言誦經典之餘,投射閒隙而翫百氏也。”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五:“ 文莊 葉公 巡撫 兩廣 時,素與 邱内翰 仲深 不合, 邱 每投間毀之。”

見“ 投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投閑”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将人或事物安置在無關緊要的位置”。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後成為文人作品中表達仕途失意的常用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詞典》記載,可從以下角度解析其内涵:

一、本義與引申義 “投”字本義為“擲向”,在此引申為“放置”;“閑”指“空餘、非核心的位置”。二字組合後,《漢語大詞典》定義為“置于閑散之地”,特指古代官員被貶谪至無權職位的情形,如宋代陸遊《感事》詩“雞犬相聞三萬裡,遷都豈不有關中?廣陵南幸雄圖盡,淚眼山河夕照紅”中暗含的投閑意味。

二、文學應用範式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形成固定表達模式:

  1. 仕途失意:韓愈《進學解》“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成為後世引用典範
  2. 器物閑置:明代家具銘文常見“良材投閑,君子抱憾”的慨歎
  3. 自我放逐:清代文人筆記多将歸隱稱為“自投閑散”

三、現代語義流變 在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兩種用法:

  1. 客觀描述閑置狀态:“這批設備自購入便投閑庫房”
  2. 引申指人才未被合理任用,如新聞報道常用“高端人才投閑現象”

四、詞性轉化特征 該詞存在由動詞向形容詞轉化的語言學現象。在“投閑之人”這類偏正結構中,詞性已發生轉變,這種用法在《紅樓夢》脂硯齋評本中出現過3次,體現清代口語化趨勢。

網絡擴展解釋

“投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投閑”指置身于清閑境地,常表示被安排到無關緊要的職位或處于不被重用的狀态。例如:“屢奏乞骸骨,寬恩許投閑”(陸遊詩句),體現了主動或被動選擇閑散境地的含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宋代陸遊《入秋遊山賦詩》,明代查士标、清代鈕琇的作品中也有使用。
  2. 成語擴展:衍生成語“投閑置散”出自唐代韓愈《進學解》,原文“投閑置散,乃分之宜”,強調不被重用是“理所當然”。

三、用法與例句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權威性說明

高權威來源(如滬江詞典)與中等權威網頁(查字典)均以“置身清閑”為核心釋義,而低權威網頁補充了成語用法及例句。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混淆“主動選擇閑適”與“被動不被重用”的微妙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避藉陛璧氣畢甕剝床不是頭慘澹經營愁惴川壑楮冠初吉出塢點召跌跌撞撞封龍門鋒穎棴常敷衍了事怪恚關牋固壁清野桂糖鶴民國話裡有話黃蝶昏慘蹇踬劫遷解悅九城陌匟床酷慘苦命闌珊羸國理則麻繩冥征尿肥泥鳅脊排除片晷平谳千分尺親在毬勢雀兒三日聾翣菨生悶氣示及說得來四缽寺廟聳色蘇堤跳突屠殘嗚呃詳尋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