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簿的意思、官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簿的解釋

亦作“ 官薄 ”。原指記錄官吏功績和經曆的簿籍,後多指做官的資曆。《漢書·翟方進傳》:“先是 逢信 已從高第郡守歷京兆、太僕為衛尉矣,官簿皆在 方進 之右。” 顔師古 注:“簿謂伐閲也。”《後漢書·安帝紀》:“詔三公、中二千石,舉刺史、二千石、令、長、相,視事一歲以上至十歲,清白愛利,能勑身率下,防姦理煩,有益於人者,無拘官簿。” 李賢 注:“‘無拘官簿’謂受超遷之,不拘常牒也。” 宋 範成大 《送吳元茂丞浦江》詩:“才名已被人争説,官薄何妨計小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簿”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官簿”原指記錄官吏功績、任職經曆的官方簿籍,後逐漸引申為官員的任職資曆。該詞亦寫作“官薄”,兩者含義相通。

二、曆史文獻例證

  1. 《漢書·翟方進傳》提到:“官簿皆在方進之右”,顔師古注“簿謂伐閲也”(“伐閲”指功績與資曆)。
  2. 《後漢書·安帝紀》記載:“無拘官簿”,李賢注釋為“不拘常牒”,即不局限于常規晉升流程。

三、功能與演變

四、綜合釋義
“官簿”既指具體的官方記錄文書,也抽象化為官員的仕途資本,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中對資曆的重視。需注意,其具體用法需結合曆史語境分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簿

官簿(guān bù)是由“官”和“簿”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在古代,官簿是指官府中記錄人口、財産、法令等事務的冊子或文件。簿字在這裡表示記錄、記載的意思,官字則表示與政府或官員有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字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8;簿字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20。

來源

《官簿》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的其中一篇《小旻》中的一句:“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官簿微斯敷。”這裡的“官簿”指的是官府中的文件記錄。後來這一詞被廣泛使用。

繁體

繁體字中,“官”和“簿”保持與簡體字相同的形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官字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曾帶有屋頂的形狀,表示官府辦公之意;而簿字在古代寫法中的形狀與現代相似,但筆劃更多一些。

例句

1. 他是官簿的負責人,負責整理和管理各種文件。

2. 這本官簿記錄了上千年來的曆史,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資料。

組詞

1. 官府

2. 官員

3. 簿冊

近義詞

1. 檔案

2. 文書

3. 文件

反義詞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