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善行、美德。因其可以化導他人,故稱。《三國志·蜀志·龐統傳》:“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飨歌》:“德心既廣,道業惟優。” 宋 陳襄 《與兩浙安撫陳舍人薦士書》:“ 處 、 穎 、 孜 , 襄 所聞而知之者,雖道業不及於二三子,然其行義皆足取信於人。”
(2).佛道教化事業。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水東有 觀雞寺 ……蓋以此土寒嚴,霜氣肅猛,出家沙門,率皆貧薄,施主慮闕道業,故崇斯構,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魏書·釋老志》:“於是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藝文類聚》卷七八引 南朝 陳 徐陵 《天台山館徐則法師碑》:“銘曰:來去三鳥,賓遊二童。然香雨上,擊磬雲中。玉粒雖軟,金膏未鎔。方流道業,濟彼昏蒙。”亦指佛道的修煉課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吾比修道業,入定怡神,淩虛往來,略無暇景,國人願覩,聞之久矣。”
(3).職業;營生。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八出:“販私鹽,賣私茶,是我時常道業;剝人牛,殺6*人犬,是我6*日逐營生。”《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鳗産禍》:“ 計安 便教人尋間房,安頓了妻小居住。不止一日, 計安 覷着渾家道:‘我下番無事,若不做些營生,恐坐吃山空,須得些個道業,來相助方好。’”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道業漢語 快速查詢。
道業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指道德修養與行為規範,強調個人品德的修煉與處世準則。
例:
“潛心道業,修身養性”
此義項源于儒家思想對個人修為的重視,強調通過道德實踐提升精神境界。
在佛教語境中,道業特指修行佛法的實踐與成就,包含持戒、禅定、智慧等修行内容。
例:
“精進道業,以求菩提”
梵語對應概念為 mārga-karman(道之業用),指通過修行積累解脫之因 。
古同“行業”,指職業或謀生技能(現已少用)。
例:
“習得一門道業,以安身立命”
此用法多見于明清白話小說,如《醒世恒言》中“棄文就商,另尋道業”。
現代漢語中,“道業”多用于宗教或哲學領域,日常語境更傾向使用“德行”“修行”等詞。其含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世俗到宗教的語義分化過程。
權威參考來源:
“道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主要解釋:
指學道修行的實踐,特指通過佛法修行積累成就佛果的因行。例如:
指職業或謀生手段,常見于古代文獻:
慠如白陽刀碑工卑近本物擯棄草室嘲哂弛兵充塞重溫舊業搐縮從頭到尾挫枯大常大蒜掉俏摁窩兒風行電擊風雲突變輔助療法高車驷馬弓筋構造詭诙橫行直撞胡咯咯惠色咭咭哝哝精洽寄人籬下極宴倦勞快刀斬亂麻苦心積慮覽見龍盤鳳翥洛龜綠衣黃裡麽娘南甸拗律丘吾拳打孺童少進燒冷竈盛坐仕朝斯大林格勒素難索粉湯廚庭炬挺鹿走險通鼻子吳京巷人庠塾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