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常的意思、大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常的解釋

本性;常道。《莊子·田子方》:“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文子·上禮》:“屏流言之迹,塞朋黨之門,消智能,循大常,隳肢體,黜聰明,大通混冥,萬物各復歸其根。” 明 夏完淳 《六君詠·劉亞明》:“一死存大常,道宗傳入室。”

太常。《周禮·春官·巾車》:“建大常,十有二斿。” 鄭玄 注:“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為縿,斿則屬焉。”《儀禮·觐禮》“載大旂” 漢 鄭玄 注:“大旂,大常也;王建大常,縿首畫日月,其下及旒,交畫升龍降龍。”參見“ 太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常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官署名

    指周代禮官“大宗伯”的屬官,亦稱“太常”,執掌宗廟禮儀、祭祀典制。《周禮·春官·大常》載其職責為“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是古代禮制體系的核心官職之一。

  2. 禮法綱常的統稱

    引申為國家的根本禮法制度。如《漢書·禮樂志》稱“大常,天地之常道也”,強調其作為社會倫理與秩序準則的地位。

二、詞源與演變

三、現代使用與補充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書·禮樂志》(中華書局,1962年)
  3. 杜佑《通典·職官七》(商務印書館,1935年)
  4.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2冊“大常”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大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

  1. 基本解釋
    發音為dà cháng,指“大事常常發生”,強調大規模事件的高頻率和普遍性,并非偶然現象。
    例句:常用于描述自然災害、社會動亂或經濟危機等周期性現象。

  2. 延伸内涵
    該成語由“大”和“常”組合而成,隱含對事物長期性規律的總結,如《莊子·田子方》中“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即指細微變化中保持根本原則。


二、古籍中的哲學含義

在道家文獻中,“大常”被解釋為“本性;常道”,即宇宙或人性的根本法則。例如:


三、其他特殊用法

  1. 古代禮制
    《周禮·春官·巾車》中“建大常”指一種繪有日月圖案的旗幟,屬于禮儀制度的一部分。
  2. 醫學領域
    現代個别語境下(如婦科檢查)可能代指“子宮大小正常”,但此用法非通用。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文學或哲學讨論中多指向“根本法則”,而日常表達則側重“頻繁發生的大事”。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莊子》《周禮》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葆塞比倫不打價兒不鄧鄧不法古不修今步屣蔡屣延才蟬冠麤重擔擔手彈铗無魚登心澱積物惡卧甘拜下風根深葉茂肱骨犷戾谷口躬耕豪濮黑古隆咚褐衾黃頭穢惡恢複期回聘降職賤勇檢閲交叉火力郊歧赍書蠲振狂達老視陵虐厘運陸凱傳情露酎賣韻蠻荒毛獸沒才料鳥了帥毗翼旗織榷稅三寶殿三宥善旌折屐沈腦失散守辱水陸道場瑣瘦同實妄意诿屬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