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廬;草房。《後漢書·獨行傳·範冉》:“遭黨人禁錮……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 宋 梅堯臣 《蠶女》詩:“自從蠶蟻生,日日憂蠶冷。草室常自溫,雲髻未暇整。”
“草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草室”指用草搭建的房屋,即草廬、草房,多用于形容簡陋的居所。例如《後漢書·獨行傳·範冉》提到範冉在困境中“結草室而居”,體現其簡樸的生活狀态。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描述隱士、貧士的住所,或借以表達安貧樂道、親近自然的情懷。
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來源4)或相關詩文注解(來源6)。
草室指的是一個含有“草”和“室”兩個字的詞語。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簡要說明。
草室的部首是“艹”(草字底部的部首),其中“草”擁有4畫,而“室”則由“宀”(室字上部的部首)和“刂”(室字左邊的一部分)組成,總共由9畫構成。
草室這個詞的源于中文的發展曆史。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草室」。
在古代,草室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度較高,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喜歡在自家的草室裡寫字。
2. 這座庭院中有一個小草室,在花草中心的地方。
草室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形态和意義的詞語,如:“草室之雅”、“草室醫學”等。
草室的近義詞可以是“草堂”或“草房”,而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規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