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蹈虛的意思、蹈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蹈虛的解釋

謂無史實根據的虛構。 清 吳趼人 《<兩晉演義>序》:“夫蹈虛附會誠小説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虛附會矣,而仍不免失於簡略無味,人亦何貴有此小説也?” 劉師培 《<文說>序》:“自 蘇 評《檀弓》, 歸 評《史記》,五色标記,各為段落,乃舍意而論文,且蹈虛以避實,以示義法,以矜秘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蹈虛"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古典文獻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蹈"本義指頓足踏地,《說文解字》訓為"踐也",後引申為實踐、遵循之意(《漢語大字典》第2版)。"虛"在《爾雅》中釋作"空也",既指物理空間概念,亦發展出哲學層面的"虛無"義項(《古代漢語詞典》修訂本)。二字連用始見于道家典籍,構成動靜結合的哲學概念。

二、哲學内涵 該詞在《莊子·山木》篇完整呈現:"若夫乘道德而浮遊……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中華書局《莊子集釋》)其中"浮遊乎萬物之祖"的超越境界,實為"蹈虛"思想的具體展現。

三、語義流變 魏晉玄學家郭象注《莊子》時,将"蹈虛"闡釋為"履空而行",強調超越形質的精神境界(《四庫全書》本《莊子注》)。至唐代成玄英作疏,進一步發揮為"虛懷遊世"的處世哲學(《道藏》本《南華真經疏》)。明清時期該詞逐漸衍生出"行事不切實際"的貶義用法,如王夫之《讀通鑒論》評魏晉玄談"蹈虛誤國"(嶽麓書社點校本)。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蹈虛"主要保留兩種用法:一作學術術語指代道家哲學體系,見《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二在文學批評中形容脫離現實的創作傾向,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唐宋詩之别時所言(三聯書店版)。

網絡擴展解釋

“蹈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綜合多來源信息,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 蹈:本義為“踩踏、跳動”,如“赴湯蹈火”“手舞足蹈”。
    • 虛:指“空虛、不真實”,如“虛幻”“虛浮”。
      組合後字面意為“踩在空中”,比喻行動不切實際或缺乏現實基礎。
  2. 引申含義

    • 行動脫離實際:形容人行為空泛、不腳踏實地,如“規劃若脫離調研,便是蹈虛之舉”。
    • 虛構無依據:指缺乏事實或曆史根據的虛構,多用于文學、學術批評,如清代吳趼人批評小說“蹈虛附會”。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1. 日常語境
    用于批評空談、浮誇的行為,例如:

    “制定政策需結合實際,不可蹈虛而行。”

  2. 文學與學術領域
    強調創作或論述需有依據,如劉師培評價文論“蹈虛避實”,即脫離實際内容。


三、相關辨析

需注意,“蹈虛”在部分網絡語境中(如“二次元小說”)被借用為标題或概念,但此用法非傳統語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5)。

别人正在浏覽...

百葉箱本日鞭鐧斌駁波祗赤俄愁紅慘綠慈烏黮黭道倫打網得趣德言容功吊塔蝶庵方屏風雷性公出共享單車歸雁橫斂荒白米火鑒兼總焦冥解免經痛斤鑿決了谲譬絶少峻舉曠阙喇夥立定耄悼毛茸茸褭騕判縣朋讐強文浉醋竊掠窮根究底七停八當求生瑞露三月神林使得授衣私悖陶埴眺瞻停擱剸繁決劇屯丁妥籌文工團武童瞎七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