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總括;一并治理。《漢書·兒寬傳》:“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屍佼 兼總於雜術, 青史 曲綴以街談。”《舊唐書·後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竊見頃年已來,力役兼總,東有 遼海 之軍,西有 崑丘 之役。”
(2).同時具有。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二》:“創者 羲 農 耶,治者 堯 舜 耶,家者 大禹 耶,征者 湯 武 耶,仙者 廣成 耶,聖者 尼父 耶。上古帝王兼總二三,斯為極盛,而 軒轅氏 六者具焉。”
“兼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總括、一并治理
該釋義強調綜合統籌的能力。例如《漢書·兒寬傳》提到“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指帝王需全面把握治理體系;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也用“兼總”描述對雜術的整合能力。此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體現對複雜事務的統攝。
同時具有
指事物或人物具備多重屬性或功能。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稱軒轅氏“六者具焉”,即用“兼總”形容其集多種特質于一身。這與“兼”字本義相關,即“同時涉及多方面”(如“兼顧”“兼收并蓄”)。
“兼總”常用于描述綜合能力或複合屬性,既可用于抽象治理概念(如統籌全局),也可用于具體事物(如兼具功能)。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表達或學術讨論,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兼總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兼并和總結兩個動作的意思。它由“兼”和“總”兩個字組成。
“兼”字的部首是“兒”,總筆畫數為四;而“總”字的部首是“爪”,總筆畫數為八。
“兼總”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尚選》中,用于描述統籌兼顧、全面總結的行為。
繁體字“兼總”保持了簡體字的形狀和意義,不同之處在于筆劃的書寫方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兼”字的寫法很多,比現代的簡體還要多。像是早期的金文就有不同的形态,而在古籍中的寫法也可能和現代有所差異。
1. 他兼總了前幾年的工作經驗,為公司帶來了很多驚喜的成果。
2. 這位領導能兼總全局,做出明智的決策。
兼顧、總結、合并、綜合、總體
統籌、兼并、統一、整合
分割、拆分、單一、細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