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void;prevent;relieve;raise a siege] 解圍,免難
代求解免。——《廣東軍務記》
(1).逃脫,避免。《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 墨 ,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宋 蘇轼 《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而貧下之人,無故出三五百錢,未辦之間,吏卒至門,非百錢不能解免,官錢未納,此費已重。”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熱中于復辟以後之賜環,而先為是齟齬不了之語,以聳 東胡 群獸之聽,冀萬一可以解免。” 葉聖陶 《火災·歸宿》:“他本來因街市喧嚣,攘攘往來的都不是他願見的人,所以避往田野,希望解免悶郁。”
(2).解職,免職。《舊唐書·玄宗紀上》:“詔自今内外官有犯贓至解免已上,縱逢赦免,并終身勿齒。”
(3).解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姐》:“生惶恐自投,情詞哀懇。三姐從旁解免,四姐怒稍釋,由此相好如初。”
“解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釋義,具體解釋及例句如下:
逃脫,避免
指通過行動或努力擺脫困境或災禍。例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提到:“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強調即使當時博學之人也難以自我解脫。蘇轼在奏章中也用此詞描述百姓難以免除額外費用()。
解職,免職
指解除官職或職務。《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官員若貪污被解免,即使遇赦也永不錄用(),體現古代對官吏的嚴格管理。
解勸,調解
表示通過勸解平息矛盾。如《聊齋志異·胡四姐》中,三姐通過勸解使四姐怒氣消散()。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可通過權威字典(如漢典)或古籍文獻進一步探究。
解免(jiě miǎn)是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解 (jiě)和免(miǎn)。
解字是由 "角" 部作為部首, "解" 字基本部首筆畫為 "7",形狀類似于一個尖角。它的拼音為 "jiě",釋義有:解散、解答、解除等。
免字是由 "兒" 部作為部首, "免" 字基本部首筆畫為 "2",形狀類似于一個半圓。它的拼音為 "miǎn",釋義有:豁免、不用、免除等。
解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裡面的很多詞彙多數存在着深厚的曆史淵源。
在古代繁體字中,"解" 字舊時寫法為 "角" 字下面有三個點,形狀類似于一個尖角加上凹凸不平的山丘,代表了解決問題的動作;而 "免" 字舊時寫法為 "兒" 字下面加上一個 "父" 字,形狀類似于一個人頭與一個豎立的長輩,代表了免除責任或懲罰的含義。
在古代,"解" 字的筆畫數是 "8" 個。"免" 字的筆畫數是 "10" 個。
1. 經過談判,雙方成功解免了這次沖突。
2. 他以傑出的成績通過了考試,被免除了補考的要求。
組詞:解凍、解讀、解除、解散、解答、解禁、解雇、解聘、解碼。
近義詞:免除、豁免、取消、廢止。
反義詞:加重、施加、啟用、執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