擣蓍的意思、擣蓍的详细解释
擣蓍的解释
丛生的蓍草。《史记·龟策列传论》:“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擣蓍,下有神龟。” 司马贞 索隐:“擣蓍即藂蓍。擣是古‘稠’字也。”
词语分解
- 擣的解释 擣 ǎ 同“捣”。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蓍的解释 蓍 ī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通称“蚰蜒草”、“锯齿草”)。古代用其茎占卜,如“蓍龟”。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擣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写作“捣蓍”,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
基本含义
指丛生的蓍草。蓍草(学名:Achillea millefoli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于占卜。
-
字形与通假
- “擣”是“捣”的繁体字,但在该词中为“稠”的通假字(司马贞《史记索隐》),表示“密集、丛生”之意。
- “蓍”即蓍草,又称“锯齿草”,茎叶可制香料,全草可入药。
-
文献出处
源自《史记·龟策列传论》:“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擣蓍,下有神龟”。此句描述蓍草丛生之地常有神龟栖息,反映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占卜关联。
用途与文化意义
- 占卜工具:古人用蓍草茎进行占卜(即“蓍龟”),《周易》中记载的“大衍之数”便与之相关。
- 药用价值: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
注音
现代拼音为dǎo shī,古音可参考“擣”通“稠”(chóu)的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擣蓍,这个词是古汉语词汇,意为“磨碾牙”的意思。擣分为两个部首,左边部首是手,右边部首是豆。根据笔画组成,擣的总笔画数为17画。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在古时候,人们使用擣这个动作来磨碾牙粮食。
在繁体字中,擣的写法为搗。由于繁体字多用于港澳台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搗也是常见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擣的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变化。然而,总体而言,其形状和现在的简化字形式相似。
以下是一个擣的例句:他用力擣着玉米,制成了美味可口的玉米面粉。
与擣相关的组词包括擣麻、擣药、擣粉等。这些词都与利用擣的动作或工具进行研磨、压碾相关。
擣的近义词可能包括磨擦、研磨等。而反义词可能为滑动、摩擦等与研磨相对的动作。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