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鰟魮的意思、鰟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鰟魮的解釋

1.亦作“ 鰟皮 ”。魚名。即鳑鲏。 黃侃 《蕲春語》:“ 羅氏 ( 宋 羅願 )雲:‘今人謂之旁皮鯽。’吾鄉至今猶然,其字作鰟魮。” 胡祖德 《滬諺》卷上:“鰟魮魚有三寸肚腸。”參見“ 鰟鮍 ”。

2.烏藥的别名。 清 李元 《蠕範·物名》:“草木而蛇魚名者……烏藥,鰟魮;絲瓜,魚鰦。”參見“ 鰟魮樹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您查詢的“鰟魮”可能是“鳑鲏”的筆誤。鳑鲏(páng pí)是鯉形目鯉科鱊亞科的小型淡水魚類,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 體長3-10厘米,側扁呈卵圓形,體表多具金屬光澤的藍綠斑紋,雄魚在繁殖期顔色更加鮮豔。

  2. 生态習性 主要栖息于湖泊、池塘、溝渠等靜水環境,以藻類、浮遊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

  3. 繁殖特性 具有獨特的繁殖方式:雌魚通過産卵管将卵産入河蚌的外套腔内,雄魚隨後排出精子,幼魚在河蚌體内完成早期發育。

該物種在我國分布廣泛,常見種類有高體鳑鲏、中華鳑鲏等,因色彩豔麗常被作為觀賞魚飼養。若您需要更專業的生物學分類信息,建議查閱魚類學相關文獻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鰟魮:意義和拆分部首、筆畫

《鰟魮》(音pang2 fei4),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特定的魚類。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詞語《鰟魮》可以分成兩部分,即“魚(魚)”和“飛(飛)”。其中,“魚”部(魚部)是左邊的部分,表示與魚相關的意思。而“飛”部(飛部)是右邊的部分,表示與飛行相關的意思。

《鰟魮》的來源和古代漢字寫法

《鰟魮》一詞源自《爾雅·釋名》中的解釋。據考證,這個詞最早是用來描述一種能夠躍出水面飛行的魚類。它的繁體字寫作「鲿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種叫做“篆書”的寫法,是漢字最早的一種形态。根據古代篆書的字體特點,今天的《鰟魮》可以寫成「鱆鷭」。

《鰟魮》的例句及組詞

例句:漁民在湖邊捕撈,意外地捕獲了一隻罕見的《鰟魮》。

組詞:鮮美、魚翅、海鮮、飛魚、鯉魚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飛魚、翻身魚。

反義詞:深潛魚、底栖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