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駁屈的意思、駁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駁屈的解釋

駁倒。 宋 葉適 《觀文殿學士陳公文集序》:“國有大事,議定俄頃,無縮瑟顧望。意姿堅峭,所論駁屈,明主委曲調護不能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駁屈”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ó qū,其核心含義為“駁倒”,指通過有力的反駁使對方屈服或無法辯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駁屈”指在辯論或論述中,通過列舉事實、邏輯反駁,使對方的觀點無法成立,最終被推翻。例如宋葉適在《觀文殿學士陳公文集序》中描述:“所論駁屈,明主委曲調護不能回”,即指陳公的論點難以被反駁。

  2. 字義分解

    • 駁(bó):本義為“反駁、辯駁”,引申為指出錯誤或不合邏輯之處。
    • 屈(qū):原指“彎曲”,此處引申為“使屈服、折服”。
      兩字結合,強調通過辯駁使對方屈服。

二、文獻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學家葉適的著作,描述陳公在朝堂上論事時态度堅定,論據無可辯駁:

“國有大事,議定俄頃,無縮瑟顧望。意姿堅峭,所論駁屈,明主委曲調護不能回。”
——《觀文殿學士陳公文集序》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補充說明

現代使用中,“駁屈”較為罕見,更常見的表達是“駁斥”或“駁倒”。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文獻來源,可參考葉適文集或相關古籍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駁屈(bó q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反駁、否認。拆分部首和筆畫是馬(馬字旁)、白部首,共11個筆畫。駁屈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我會盡量給你一個簡單的解釋。在古代的軍事用語中,當出現不合理的命令或指示時,士兵會以"屈"(qü)的形式記錄下來,作為對不合理命令的反駁。後來,"駁"(bó)和"屈"(qü)結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駁屈"(bó qü)這個詞。在繁體字中,駁屈仍然是馬旁,但是寫法略有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對于駁屈來說,沒有太多特殊的寫法,它的字形現在依然保持不變。下面是一個例句:他用客觀事實駁屈了對方的錯誤觀點。駁屈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駁斥、反駁等。近義詞可以是反駁、否認等。反義詞可以是承認、接受等。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