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邸報的意思、邸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邸報的解釋

[court bulletin] 也叫“邸抄”、“邸鈔”。中國古代抄發皇帝谕旨、臣僚奏議和有關政治情報的抄本。宋代起發展成一種手抄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明末開始發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稱“京報”

詳細解釋

中國 古代報紙的通稱。地方長官在京師設邸,邸中傳抄诏令、奏章等,以報于諸藩,故稱。 唐 已有, 宋 始稱“邸報”。後世亦泛指朝廷官報。 清 代也稱為“京報”,由報房商人經營。 明 崇祯 年間開始有活字版印本。 宋 蘇轼 《小飲公瑾舟中》詩:“坐觀邸報談 迂叟 ,閑説 滁山 憶 醉翁 。”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韓翃》:“一日,夜将半,客叩門急,賀曰:‘員外除駕部郎中知制誥。’ 翃 愕然曰:‘誤矣。’客曰:‘邸報,制誥闕人,中書兩進名,不從,又請之。’”《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數日之後,邸報已到, 鐵禦史 行牌,将附庫資財,盡給還 楊氏 。”《紅樓夢》第九九回:“一日,在公館閑坐,見桌上堆着許多邸報。”參見參見“京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邸報是中國古代由官方主導的信息傳播媒介,主要用于傳遞朝廷政令、奏章及政治動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别稱

邸報是古代官報,起源于地方官員駐京機構(邸)傳抄中央信息的行為。其别稱包括“邸抄”“朝報”“進奏院狀”等,明清後多稱“京報”。


二、起源與發展

  1. 唐代起源:明确記載始于唐開元後期(約公元740年),早期稱“開元雜報”,記錄皇帝起居、宮廷動态等。宋代由進奏院統一管理,形成官方新聞發布體系。
  2. 活字印刷:明末出現活字印刷版本,清代發展為“京報”。

三、内容與功能

  1. 核心内容:
    • 皇帝诏令、聖旨;
    • 臣僚奏議;
    • 官員任免及獎懲;
    • 重大政事及法令發布。
  2. 社會作用:
    • 政治控制:宣揚王權,鞏固統治意識形态;
    • 信息紐帶:溝通中央與地方,維系官僚體系運作;
    • 曆史參考:曆代修史的重要依據。

四、傳播與限制


五、争議與補充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MBA智庫百科》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了解《邸報》的意思與相關信息

《邸報》的意思

《邸報》是指古代官方發布的政府公報或宣布重要消息的報紙。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字的部首為阝,總共有7個筆畫。

字的部首為目,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邸報》這個詞源于古代,當時宮廷或政府經常發布消息給各地官員,邸報就是通知官員的報紙。根據“簡化字原則”,繁體字邸報并沒有被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些微的變化,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古時候漢字《邸報》的寫法類似于:「邸P報P」。

例句

1. 古代官員通過《邸報》了解朝廷的政策。

2. 邸報中發布了皇帝的命令和國家事務。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邸宅、報業、報社、官報

近義詞:公報、官報

反義詞:私報、庸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