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臘的意思、枯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臘的解釋

(1).指幹屍。《漢書·楊王孫傳》:“其屍……裹以币帛,鬲以棺槨,支體絡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鬱為枯臘。” 宋 蘇轼 《遊桓山會者十人以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為韻得澤字》:“弔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臘。” 明 劉基 《郁離子·蹶叔三悔》:“形如枯臘,人無識之者。” 章炳麟 《哀山東賦》:“ 管仲 化為枯臘兮, 魯連 瘞於蒿裡。”

(2).謂幹瘦。 晉 葛洪 《抱樸子·極言》:“面無光色,皮膚枯臘,脣焦脈白,腠理萎瘁者,血減之證也。”亦指幹瘦的身軀。 清 金農 《不睡枕上口號》之二:“居然枯臘稱尪羸,煑藥空堂試一匙。”

(3).指筍幹。 宋 朱熹 《筍脯》詩:“南山春筍多,萬裡行枯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枯臘”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核心釋義

  1. 指幹屍
    最早見于《漢書·楊王孫傳》,描述屍體因防腐處理未腐爛形成的幹屍狀态。例如“郁為枯臘”(屍體幹癟如臘肉)。蘇轼詩句“野火失枯臘”也指埋葬後殘留的幹屍。

  2. 形容幹瘦狀态
    用于描述人體或生物極度消瘦,如《抱樸子·極言》中“皮膚枯臘”(皮膚幹癟無光澤)。清代金農詩句“居然枯臘稱尪羸”進一步引申為虛弱病态。

  3. 指筍幹
    在宋代文獻中特指加工後的幹筍,如朱熹《筍脯》詩“萬裡行枯臘”,描述筍幹便于長途運輸的特性。

二、補充說明

三、參考資料

可通過漢典或《漢語大詞典》查閱古籍原文用例,其他網絡釋義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典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臘

枯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枯”和“臘”兩個字。

部首和筆畫

部首:枯(木部),臘(肉部)

筆畫:枯(八畫),臘(13畫)

來源

枯臘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中,意思是食物因保存過久而變得枯癟腐敗的樣子。

繁體

枯臘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枯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枯臘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的寫法是「枯臘」。

例句

1. 這些水果已經變得枯臘了,不能吃了。

2. 那個過期的食物已經枯臘不堪,要扔掉。

組詞

枯黃、腐臘、枯敗、腐爛

近義詞

幹枯、萎蔫、枯萎

反義詞

新鮮、嫩綠、飽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