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芝的意思、白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芝的解釋

蕈的一種,可入藥。傳說為神仙的飲餌。亦為瑞徵。 唐 陸龜蒙 《入林屋洞》詩:“嘗聞白芝秀,狀如琅花偶。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注:“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飲餌,非常人所能得。” 唐 皮日休 《華頂杖》詩:“探洞求丹粟,挑雲覓白芝。”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白芝,一名玉芝、素芝……久食身輕不老,延年神仙。”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禨祥·玉芝非瑞》:“ 嘉靖 四十四年六月,有白芝生於 獻帝 舊廟,上大喜,改其名 玉芝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芝,作為漢語詞彙和傳統中藥材名稱,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藥用價值。以下從詞典釋義、分類特征、功效應用及文化象征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分類

白芝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靈芝的一種,菌蓋呈白色或淡黃色”,屬于多孔菌科真菌。古代文獻《神農本草經》将靈芝分為“六芝”,白芝位列其中,其菌蓋色澤淺淡,質地堅硬,多生于松林或闊葉林中(來源:《中華本草》)。


二、形态特征與鑒别

白芝的典型特征包括:

  1. 菌蓋:扇形或半圓形,直徑5-20厘米,表面光滑,顔色由乳白至淡黃,邊緣漸薄;
  2. 菌肉:木質化明顯,質地堅硬,斷面呈白色或淺褐色;
  3. 生長環境:多附生于枯樹根部或腐木,常見于溫帶濕潤山區(來源:《中國真菌志》)。

三、傳統功效與文化象征

  1.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白芝“性平,味甘”,主益肺氣、通利口鼻,傳統用于咳喘、心神不甯等症(來源:《中醫大辭典》)。現代研究表明白芝含多糖、三萜類化合物,具有免疫調節作用(來源:《中國藥用真菌學》)。

  2. 文化寓意

    在道教文化中,白芝象征“西方金精”,代表“義德”,與五行理論中的“金”相對應,被視為祥瑞之物(來源:《道藏·芝草品》)。


四、現代應用與規範

白芝現已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其基原明确為苦白蹄(Fomitopsis officinalis),需符合菌蓋直徑、水分含量、灰分等多項質量标準(來源:《中國藥典》)。臨床多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輔助治療及保健制劑開發。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20年版.
  2.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明代.
  3. 中國科學院中國孢子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真菌志》. 科學出版社.
  4. 江蘇新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 上海人民出版社.
  5. 道教典籍《道藏·洞神部》. 芝草品篇.

網絡擴展解釋

“白芝”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成語含義(比喻義)

指無根基、無依靠的事物或人,由“白”(空白)和“芝”(珍貴草藥)組合而成。
使用場景:


二、藥用與生物學特征

白芝是一種真菌,又名玉芝,屬真菌界,外形呈馬蹄狀,菌肉白色。
特性與用途:


三、文化象征

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物,傳說為神仙飲品,唐代詩人陸龜蒙、皮日休等曾賦詩提及。明代《抱樸子》描述其如“截肪”(切開的脂肪),象征純淨珍貴。


注意:日常語境中多使用其比喻義,而生物學與文獻中則側重實體描述。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艾老按語不煞長榜場務朝使持久斥苦當事者倒山傾海打下蹎仆地紐抖瑟恩信反汗肺吸蟲敷績釜鬵附勢趨炎好箇鴻鹄之志黃金颡狐奔鼠竄呼庚會心擊牀稽古揆今極古窮今孔方狂獐褲腰帶拉話樂用涼了半截踉踉跄跄鈴杵旅集每時每刻命在旦夕目綱婥婥聶聶秦絃缺呀屈埋區區矻矻如使視如土芥適統説千説萬四集透露挽掖誣道綫斷風筝先庚響赴小門小戶熙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