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苦的意思、斥苦的詳細解釋
斥苦的解釋
或疏緩,或用力。謂勞作時適當調節體力。語出《困學紀聞》卷十引《莊子》逸文:“紼謳所生,必於斥苦。” 司馬彪 注:“斥,疏緩也。苦,用力也。引紼所以有謳歌者,為人用力不齊,故促急之也。”亦謂作文叙事或詳或略,或肆放或緊湊。 唐 劉知幾 《史通·叙事》:“此皆文如闊略,而語實周贍。故覽之者初疑其易,而為之者方覺其難,固非雕蟲小技所能斥苦其説也。”
詞語分解
- 斥的解釋 斥 ì 責備:斥責。怒斥。駁斥。訓斥。 指,指出:斥謬(指出錯誤)。 使退去,使離開:斥退。 開拓:開地斥境。 多,廣:充斥。 偵察,伺望:斥候(舊時偵察敵情的士兵)。 鹽堿地:斥鹵。 古同“尺”,尺
- 苦的解釋 苦 ǔ 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甘苦。苦膽。苦瓜。 感覺難受的:苦境。苦海(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苦悶。含辛茹苦。吃苦耐勞。苦惱。 為某種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a.對某種
網絡擴展解釋
“斥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綜合解釋:
一、本義與來源
根據《困學紀聞》卷十引用的《莊子》逸文記載,“斥苦”最初指勞作時調節體力,包含兩種狀态:
- “斥”表示舒緩、放松(疏緩);
- “苦”表示用力、緊張。
司馬彪注解提到“引绋(拉繩索)時有歌聲,是因衆人用力不均,需用歌聲調節節奏”。這一含義體現了古代勞動中的協調智慧。
二、引申含義與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斥苦”發展為形容詞短語,表達對苦難或社會不公的強烈譴責,例如:
- 批判虐待動物行為(如:“斥苦虐貓事件”);
- 譴責剝削勞動者現象(如:“斥苦血汗工廠”)。
該用法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帶有鮮明的立場态度。
三、文學批評中的特殊用法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叙事》中,将“斥苦”引申為寫作手法,指叙事詳略的節奏把控,即“或詳述或簡略,或鋪陳或緊湊”。例如形容曆史文本中宏觀與細節的平衡。
該詞從具體的勞動協調,衍生出對苦難的批判态度,并在文學領域形成專業術語,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語義演變與文化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斥苦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斥苦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堅決排斥痛苦、磨難、困苦的意思。它代表着拒絕受到苦難困擾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斥(chì):由"力"部首構成,共有5畫。
苦(kǔ):由"艹"部首和"古"字旁組成,共有8畫。
來源:
斥苦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老子·八十一章》:“是以聖人乃終日行,不離辎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犯苦身斥。”這表達了聖人堅守道德、承擔困苦的節操和操守品質。
繁體:
斥苦的繁體字為「斥苦」,在繁體字中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在古代,「斥苦」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思并無大的改變。
例句:
1. 他斥苦追求夢想,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标。
2. 她以斥苦的精神完成了大學學業。
組詞:
斥罪、斥責、斥候、斥棄、斥差、斥殺等。
近義詞:
排斥、摒棄、拒絕、抗拒。
反義詞:
承受、忍受、接受、容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